- 李志杰;孙志梅;黄平平;刘文云;高道斌;
【目的/意义】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共创系统与模式进行研究,旨在完善政府开放平台建设,为发挥政府数据效用提供建设性支持。【方法/过程】通过引入价值共创理论,对价值共创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交互机制和内在机理进行探讨,构建融合数据供给侧与数据使用端的“价值共创理论-价值共创系统-价值共创模式”逻辑主线,着重从数据供给侧、数据使用端、交叉互动领域提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共创模式,并以上海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例进行了实践探讨。【结果/结论】理清了多元主体在参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共创中的能动作用,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共创模式,有利于推动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建设,充分释放政府数据价值潜能。【创新/局限】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过程中,纳入多元主体,以多主体视角将共创主体的二元关系拓展成多元网络关系,后续将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以验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价值共创模式。
2023年12期 v.41;No.388 16-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王玉英;邸子桓;邸焕双;
【目的/意义】本文尝试建构一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话语治理机制,对快速解决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网民自治意识薄弱、治理路径单一、服务性治理属性缺失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结合信息生态学、语言学和认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分析了建构网络舆情话语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治理机制的具体内容。【结果/结论】根据网络舆情话语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以舆情主体治理、舆情信息治理、舆情环境治理和机制运行为建构框架的治理机制,并为网络舆情话语的有效治理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创新/局限】网络舆情话语治理机制的建构是新文科理念的具体实践,对舆情治理模式的拓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023年12期 v.41;No.38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郭松;
[目的/意义]本文以公共工程网络舆情为研究对象,在政府与利益相关网民的演化博弈模型基础上,考虑到参与方的非理性情绪化因素对其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创新性地引入情绪函数结合秩依期望效用理论(简称RDEU)构建了公共网络舆情的RDEU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模拟了网民的不同情绪对演化状态的影响,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文章给出了公共网络舆情的定义,在考虑到与网民利益的直接相关性的前提下得出了研究结论:参与双方至少有一方保持理性时博弈才能达到某一稳态;乐观情绪对缓解舆情有积极作用,而悲观情绪会使其恶化,但网民越悲观,政府的处理措施效果越显著;揭示了公共舆情中“小闹小得,大闹大得,不闹不得”的公众心理。最终文章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以提高政府正确引导公众情绪并解决公共网络舆情的能力为目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3年12期 v.41;No.38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 高崧韬;刘峻宏;宫梦莹;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政府为主体的单一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模式。【方法/过程】根据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点构建了网络舆情协同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监测定量化、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过程协同化的特点。根据网络舆情协同治理能力评价指标难于量化和评价者期望偏好的特点,构建了改进的云评价模型。【结果/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能力,提出的测度方法能较容易地对各指标进行语言评价并进行定量转化。【创新/局限】研究成果能为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协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测评依据和方法。
2023年12期 v.41;No.388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 杨芳芳;宋雪雁;
【目的/意义】为减少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茧房的形成,规避信息茧房带来的危害,综合考虑多个相关因素,对不同条件下信息茧房形成的演化过程及规律进行讨论。【方法/过程】本研究结合演化博弈模型,以有影响力用户和普通用户为博弈双方,建立了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中信息茧房形成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信息传播过程中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对信息茧房形成的作用,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减少有影响力用户传播同类型信息的成本、普通用户接受信息的成本会加速信息茧房的形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减少信息茧房形成的可行性建议。【创新/局限】本文以演化博弈的方法讨论了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茧房形成的规律,但信息茧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涉及多方面因素,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信息茧房形成的因素。
2023年12期 v.41;No.388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 郭宇;于文倩;刘梦婷;刘文晴;
【目的/意义】从数据资源角度分析以了解智慧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为智慧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总结智慧图书馆中数据资源的属性特征,利用问卷调查法和KANO模型对智慧图书馆用户需求分类,结合Better-Worse满意度指数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先度排序。【结果/结论】从智慧图书馆中的数据资源角度分析用户需求,将其划分为魅力型、期望型、必备型与无差异型,针对用户不同类型需求提出智慧图书馆数据资源优化的策略。【创新/局限】本文分析了用户对智慧图书馆数据资源的需求,以文献调研结果作为量表指标比较片面,未来考虑增加实际案例来作为量表指标确定的依据。
2023年12期 v.41;No.388 57-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李彦泽;
【目的/意义】涵盖从顶层规划、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制造到市场投放等多维度、多场景的科技情报挖掘新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这些科情资源广泛分散于互联网各处、模态复杂且数量巨大,传统信息技术手段已无法有效处理,急需构建一套基于数据智能技术的开源科技情报技术体系,来应对以上科技情报内生性的变革。【方法/过程】以科技情报与互联网融合的新特点、挑战出发,将场景与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建设:(1)开源信息智能发现与捕获;(2)多源异构数据治理与标准化;(3)动态知识图谱表达与构建;(4)场景化数据挖掘模型算法搭建;(5)智慧与个性化情报服务五项关键技术能力,来实现基于数据智能技术的开源科技情报挖掘与分析能力。【结果/结论】系统性地规划了一套涵盖从规划、研究、研制、生产、项目、市场全链路的开源科技情报挖掘分析能力及支撑体系。【创新/局限】能够将科技情报研究与开源情报特点深度结合,规划了一套适用于复杂、多场景下科技情报智能挖掘的数据智能技术体系。
2023年12期 v.41;No.388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1K] - 张原锟;付慧;张树青;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信息、数据、大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出信息到大数据的逻辑链路模型,为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诠释和发展DIKW模型做一点基础性工作。【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了信息、数据概念的含义和层次;之后分析了数据生成的计量学原理,并据此分析了信息、数据、大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构建出了信息到大数据的逻辑链路模型。【结果/结论】信息、数据、大数据之间同时具有历时性的历史发展关系和共时性的属种关系。在DIKW模型中,数据应该是指数字电子数据,信息应该是指分析前者间关系得到的信息。【创新/局限】本文从历时性、共时性及两者结合的视角构建出了三种信息到大数据的逻辑链路模型。
2023年12期 v.41;No.388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祁颖;张涛;
【目的/意义】跨界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科学发展的内驱力。对国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不仅能够拓展知识的边界,提高认知与交流能力,还能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学术话语权。【方法/过程】本文借助LDA与Word2vec相结合的方法将国内外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文献主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并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对文献主题进行全面地对比,以揭示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共性与差异。【结果/结论】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的研究主题为跨学科教育,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热点主题为基于大数据的跨学科研究及跨学科评价研究;国内外差异较大的研究领域为医疗健康领域。整体而言,国内外的跨学科研究都向着多元化、系统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创新/局限】通过分析国内外跨学科文献持续关注及共同关注的主题,旨在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我国跨学科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2023年12期 v.41;No.388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 卞靖懿;
【目的/意义】为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大势,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与实现。【方法/过程】在了解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价值和特征的基础上,首先确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的三大原则;其次明确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构建模式;再次,从虚拟仿真体验,信息提示,数字化智能测评,信息管理四个方面构建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第四,分五层设计教学平台的基本架构;最后,设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虚拟仿真与智能测评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平台服务效能。【结果/结论】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够赋能思政课教学信息供给,有效提升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转变。【创新/局限】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证如何构建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2023年12期 v.41;No.388 91-9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 周巍;张美丽;
【目的/意义】数字政府建设需充分且有效的政策体系给予支持,政策文本量化评价能够为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决策支持,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政策精准发力。【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和扎根理论,对全国八十三项数字政府建设政策进行文本挖掘,基于PMC指数模型构建数字政府建设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对标指标体系评价我国西北五省(区)数字政府建设政策,同时与发达省市政策评价等级完美的数字政府政策作对比分析。【结果/结论】西北五省(区)的九项政策样本中,一项完美,六项优秀,两项可接受。说明其数字政府建设政策重点较突出、政策保障措施较完备、政策工具运用等较全面。但还存在政策时效低、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与发达省市相比,其在政策可操作性、依据充分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局限】本文开创性地建构了PMC指数模型的数字政府建设政策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对西北五省(区)数字政府建设政策进行评价,减少了政策评估的主观性。
2023年12期 v.41;No.388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 严炜炜;王清烨;张珺然;张敏;
【目的/意义】基于城市差异视角,对社交媒体用户位置隐私披露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用户主动位置隐私披露规律,指导社交媒体及其用户实现基于位置的安全互动。【方法/过程】选取北京、上海、深圳等9个城市共计50239条位置隐私披露微博博文,使用内容分析、情感分析和主题挖掘等方法从用户位置隐私披露特征和用户位置隐私披露文本两方面分析用户位置隐私披露行为。【结果/结论】北京在认证人数、博文影响力和互动性指标上都优于其他城市,地域特色与用户位置隐私披露内容间存在强关联;普通用户进行位置隐私披露多是出于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的信息披露动机,其他认证用户则多了商业性质的信息披露动机;大众娱乐型场所属于隐私敏感性较弱地点,用户更易披露此类位置隐私;在疫情的背景下,存在用户进行核酸检测时主动集中披露社区地址和医院类位置隐私信息的现象。【创新/局限】从城市差异视角出发,对社交媒体用户主动位置隐私披露进行探究,本文局限在于仅选择微博进行研究。
2023年12期 v.41;No.388 110-11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 陈明;刘蓉;熊回香;
【目的/意义】研究融合知识图谱中医疗知识解析用户问句中的命名实体和关系,提升智能医疗问答系统对用户问句语义解析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自助医疗问答服务。【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医疗知识构建医疗知识图谱,再利用图谱中的知识强化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以解析医疗问句中的实体,然后采用基于BERT-BiLSTM的关系抽取模型进行关系抽取,最后利用解析结果生成查询语句从知识图谱中获取问题的答案。【结果/结论】通过对比实验将本文设计的语义解析模型与智能问答中常用的其他模型在医疗问句数据集上进行比较,发现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均有所提升,验证了本文智能问答系统对用户问句理解更准确。【创新/局限】本文构建了医疗知识图谱,并将图谱知识与基于多重注意力机制的语义解析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医疗智能问答系统,在问答任务中具有较好的表现,在复杂问句的解析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12期 v.41;No.388 11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 翟羽佳;马柏玉;陈晓灿;
【目的/意义】分析新冠疫苗信息在不同社交平台中传播的内容特征、互动关系,为提高健康信息传播率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平台用户正确认识新冠疫苗及相关卫生信息。【方法/过程】研究首先对采集到抖音与微博平台上的新冠疫苗信息进行了发布分布统计;其次采用Top2Vec主题建模方法识别两平台信息传播的主题,从主题热度层面识别了不同主题的演化规律;最后采用格兰杰时间序列检验方法探究了相同主题在两个平台间讨论的互动关系,分析了两平台信息内容传播的特点。【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微博平台较抖音平台的参与度更高,抖音与微博平台讨论的主题不完全相同,对于主题“非正常条件下接种”“疫苗效用”的讨论,抖音平台与微博平台存在联动效应。此外,对于主题“疫苗研发”“疫苗接种情况”的讨论,抖音平台的变化会引起微博的波动,同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平台特点提出差异化传播的对策性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地讨论了两社交媒体用户对新冠疫苗信息主题讨论的互动规律,但现有的互动分析仅基于时间序列上的讨论,未来将扩大研究样本并融合多角度进一步探索。
2023年12期 v.41;No.388 12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王昊;虞为;孟镇;张卫;
【目的/意义】微博已成为政府部门与公众间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政务微博进行细粒度的情感和原因分析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舆情治理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一套政务微博评论Emotion-Cause Pair抽取架构。【方法/过程】本文在定义Emotion&Cause共现句侦测任务的基础上,基于文本分类模型识别出E&C共现句,构建GATECPE模型抽取Emotion-Cause Pair,并通过模型迁移和微调手段减少数据标注。【结果/结论】经过多个数据集验证,Emotion&Cause共现句侦测阶段识别P值在70%以上,Emotion-Cause Pair抽取阶段识别F1值在60%以上。通过模型微调可以有效缓解模型直接迁移产生的效果下降,本文提出的情感原因抽取流程可以有效抽取出政务微博评论的情感原因。【创新/局限】实验数据来源受限,Emotion&Cause共现句侦测和Emotion-Cause Pair抽取两阶段存在误差传播。
2023年12期 v.41;No.388 13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 曹旭;苏占坡;
【目的/意义】作为一类专业的社会化信息,电力需求侧信息对于培育电网建设项目,促进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十分必要。电力需求侧信息的质量对于准确反映社会用电需求十分重要,其信息质量的评价成为一项必需工作。【方法/过程】构建了电力需求侧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可拓综合评价能计算评价对象与不同分类层次的关联程度,以便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文章基于可拓学构建了评价模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证明评价模型可行,给出了评价结果的具体位置和改进方向,结论更加具有指导性。【创新/局限】期望本文工作对我国电力需求侧信息质量评价与度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3年12期 v.41;No.388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 田野;
【目的/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信息庞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保护与传承危机渐渐凸显,抢救性措施十分必要,而数字化手段在此时成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过程/方法】首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体系;其次通过运用七步法,基于用户需求分析和语料分析,采用CIDOC CRM创建规则,从Activity(行为)、Temporal(时间)、Actor(行为主体)、Place(地点)和Thing(物品)对本体进行构建;最后,通过Protégé对本体知识进行基本存储与可视化。【结果/结论】验证了本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储方面的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提供思路。【创新/局限】本研究目前仅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本体构建,日后将选取更多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构建数据库和结合语义网知识,实现非遗的信息化展示和语义检索功能,从而落实本体的实际应用,促进非遗数字化保护进程。
2023年12期 v.41;No.388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白星皛;
【目的/意义】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在不同阶段呈现不一样的特征,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根据各阶段的特征和时代需求进行修正和调整政策重点。【方法/过程】本文运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1983-2022年中国政府颁布的189条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根据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方式、政策措施四个维度探讨不同阶段的特征,探寻其政策演进规律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完善中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政策的相关建议。【结果/结论】深入研究中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演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各阶段性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探究信息素养教育政策演进规律、促进后续政策优化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局限】通过可视化分析展现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态势。
2023年12期 v.41;No.388 158-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