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志超;吴印博;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社区得到蓬勃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同类竞争,如何能够吸引用户流量并留住用户成为社区成功的关键。【方法/过程】本文选取成员知识分享这一视角,采用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互动联结、信任和共同愿景三个维度分析和探讨知识分享对用户粘性的影响。为评价理论模型,进行问卷调研,共收到303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结论】知识分享通过社会互动联结和信任的中介作用对用户粘性产生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在知识分享与用户粘性间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通过揭示虚拟社区中知识分享对用户粘性的作用机制,拓展了现有研究对网络参与行为的认识。
2017年12期 v.35;No.316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崔金栋;郑鹊;孙硕;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传播模型及规律,对控制舆论和掌握微博信息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微博信息传播中的SEIR模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微博网络中话题式信息的衍生特性,构建改良式的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对微博中话题式信息传播影响因素和对应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验证了所构建的改良微博话题式信息传播H-SEIR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揭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话题式信息传播规律,为现实微博网络的监管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12期 v.35;No.316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 胡悦;王亚民;
【目的/意义】微博舆情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呈现出非线性且复杂的变化。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预测其发展趋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方法/过程】以微博话题的博文总数作为微博话题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考虑话题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来预测微博话题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更好的发挥模糊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模糊性等复杂问题上的优越性。【结果/结论】通过对新浪微博数据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微博舆情趋势预测中遇到的模型参数复杂、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了微博舆情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
2017年12期 v.35;No.31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 赵剑华;万克文;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已习惯在社交网络平台发表意见,进而形成所谓的网络舆情。准确建立舆情的传播模型,对于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帮助。【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传统的SIR传染病模型,综合考虑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搭建新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并选用粒子群算法,以2016年内热点的微博舆情事件为例,求解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并进行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追根溯源心理、持续关注心理以及漠不关心心理等心理特征对舆情的传播特性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给出的模型由于考虑了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因素,模型的准确性相较传统的SIR模型有明显优势,模型拟合曲线与真实数据曲线基本一致,并且模型拟合值与真实数据的绝对误差值和RMSE值都较低。本文的研究对准确预测舆情信息传播趋势以及舆情的分析和引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7年12期 v.35;No.316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李紫薇;邢云菲;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分析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规律。【结果/结论】对"九寨沟地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周期更长、信息传播层级更高、意见领袖影响力更大。
2017年12期 v.35;No.316 39-4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底晓强;邱金;李锦青;毕琳;杨华民;赵建平;张凤荣;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聊天工具进行交流,针对QQ群组聊天信息过载用户无法从聊天记录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聊天热点主题提取和QQ群组用户聊天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过程】采集了一个技术类QQ群的聊天数据,利用Gibbs算法和LDA模型提取群组聊天数据中的主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发现群组的主题可以分为三类:技术类、生活类和综合类。其中,技术类话题讨论的高峰集中在工作时间,没有继承性;大家普遍关心生活类话题,该话题有继承性。由于群组聊天的即时性、交互性和网络领袖的影响,一个时间段内群中只有一个热点主题。该研究结果可为群组聊天行为和热点分析提供参考。
2017年12期 v.35;No.31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 胡笑梅;吴思函;
【目的/意义】探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中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构建对推动中国产业创新和推行双创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中国产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方法/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视角下分析当前中国产业信息需求以及现有模式在满足需求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产业信息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提高产业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7年12期 v.35;No.316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 蔡冬松;吴玉浩;张春燕;
【目的/意义】近年来公益微信崭露头角,发挥微信社交平台的公益情感粘性,对于提高公益信息的传播效率、调动公众慈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公益微信的平台特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入手,整合构建微信公益信息传播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公益微信的信息传播行为影响机制,针对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对用户的公益信息传播行为有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是主要影响因素。
2017年12期 v.35;No.316 55-6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陈娟;刘燕平;邓胜利;
【目的/意义】明确用户评论的情感倾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了解网民的态度及观点,更好地引导和控制舆情发展。【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新浪政务微博上的辟谣信息,获取数据75847条,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用户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对政府辟谣信息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其中,中性情感倾向用户比重最小,消极情感用户和积极情感用户占比接近;内容特征变量、文本特征变量、用户特征变量均对用户情感倾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各异。
2017年12期 v.35;No.316 61-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王忠义;陈伶丽;黄京;
【目的/意义】对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热点以及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揭示我国知识服务领域发展趋势,促进国内知识服务的发展。【方法/过程】从作者共被引分析视角切入,以CNKI中近十六年国内知识服务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6年我国知识服务领域的49位核心作者的研究方向,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49位核心作者在知识服务领域的相关性和交流影响力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结论】可以发现知识服务领域的核心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7年12期 v.35;No.316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 李春发;赵乐生;
【目的/意义】组织双元能力是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阐释了双元能力与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耦合机理,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实现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过程】基于组织双元性理论和知识创新理论,构建双元能力影响产学研知识创新协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以及契合各主体间动态反馈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基于创新性知识的供求关系为开展双元型合作提供条件,双元能力与产学研知识创新增量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2017年12期 v.35;No.316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路燕;于晓东;
【目的/意义】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应尽量获取更多的企业竞争情报。【方法/过程】以当前笔记本电脑市场为例,基于改进的、可高效准确划分类簇的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做社会网络分析。论文通过建立各企业间的竞争力相关矩阵构建竞争网络,并进行中间中心度分析和凝聚子群分析。【结果/结论】可以得到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其它企业产品在竞争市场中的情况,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竞争情报获取和分析能力。
2017年12期 v.35;No.31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申彦;宋新平;聂鹏;
【目的/意义】针对主流APPS推荐系统一般仅能推荐同类别APPS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过滤的APPS跨类别推荐算法(APPSR)。【方法/过程】该算法先对APPS进行聚类,考虑APPS簇间相似度,对未评分APPS进行评分预测,构建无缺失的用户-APPS评分矩阵。在传统协同过滤技术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时间权重函数与热门APPS惩罚机制,体现了用户兴趣的时效性,消除了热门APPS对推荐结果的影响。根据不同用户对多种APPS的评分,预测用户对其它类别APPS的喜好,为用户提供跨类别的APPS个性化推荐。【结果/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APPSR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APPS个性化推荐提供了新方法。
2017年12期 v.35;No.316 86-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马哲明;安鹏;
【目的/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社会化网络资源、互联网和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为网络营销教学带来了机遇,因此建设网络营销教学信息平台整合社会化网络资源服务于网络营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多数高校网络营销教学面临经费短缺、免费社会化网络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建设网络营销教学信息平台来整合社会化网络资源和各高校教师的教学资源。从加大网络营销教学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来鼓励教师整合社会化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营销教学,并通过信息共享共建来丰富网络营销教学信息平台内容。【结果/结论】应用网络营销教学信息平台和社会化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营销教学既解决了学校资源匮乏问题,又能够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实现了高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
2017年12期 v.35;No.31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 李泓欣;周燕;
【目的/意义】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以期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要素配置的优化。【方法/过程】选取2007-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分析法分析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配置主要为科研投入与信息化水平驱动型,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信息化水平能明显促进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水平,但缺乏溢出效应,抑制了周边区域发展;研究与开发机构资金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本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存在空间外溢现象,能带动周边区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发展;而区域工业化水平对科技创新信息要素资源配置存在负向影响。
2017年12期 v.35;No.316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吴巍;曹茹烨;
【目的/意义】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研团队信息共享模式,以期帮助科研团队优化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科研创新,提高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以社会科研院所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使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方法,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科研团队信息共享的4种典型模式,并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结果/结论】针对每种模式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信息共享策略,分别为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多元化知识结构、提高科研群体的自我组织与管理能力、构建完备的信息库与运行机制,以及灵活运用云平台的自动化管理功能。
2017年12期 v.35;No.316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 霍明奎;朱莉;刘升;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优化微博建设、细化客户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年12期 v.35;No.316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张薇;池建新;
【目的/意义】现行制度在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全面有效保护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必要借鉴信息社会先进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制度。【方法/过程】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模式比较法,分析美、欧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异同,探索保护和利用个人信息资源应有的理念和原则。【结果/结论】美国的隐私权保护和欧盟重视个人信息自决权及我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格权在本质上有相通的一面,与统一立法还是分散立法相比,我国应建立结合自身国情、接轨国际标准规范、参考各主要国家立法实践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体系。
2017年12期 v.35;No.316 115-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马涛;郭进利;何红英;王福红;
【目的/意义】在企业中,科技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对推动企业技术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方法/过程】运用超网络分析方法对某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型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分析,以科技创新团队的人员为节点,以科技创新团队为超边,以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的次数作为超边的权重,构建基于加权超图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对所建的超网络模型有关拓扑结构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然后构建基于节点扩散和超边扩散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中的知识共享机制,并对知识共享能力进行测度。【结果/结论】最后分析了影响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知识共享的因素,给出了对策模型。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设、实践及提高提供借鉴。
2017年12期 v.35;No.316 12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1K] - 赵国荣;王文剑;杨光;
【目的/意义】文献计量学方法是研究学科发展趋势、捕捉学科前沿热点的一种定量化的方法。共词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计量学方法,一般将作者选定的关键词作为最常用的词源。但科技论文中作者给出的关键词个数有限,会存在缺失或者不能充分表达主题等情况,从而导致丢失一些重要的共现关系。【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组块分析的方法从文章标题中提取短语或词作为作者给定关键词的有益补充。【结果/结论】以中文句法分析领域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增补后的关键词列表增加了共现关系,优化了聚类结果。最后对中文句法分析领域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
2017年12期 v.35;No.316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 张新;马良;王高山;
【目的/意义】为微信公众号运营商开展营销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以社交软件微信为例,从用户感知价值、信息来源可信度两个方面探讨影响用户信任以及浏览意愿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用户信任影响最大的是信息来源可信度,其次依次是实用价值和享乐价值;(2)用户信任积极正向影响用户浏览意愿;(3)信任在感知价值/用户浏览意愿和信息来源可信度/用户浏览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17年12期 v.35;No.316 136-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耿伟杰;
【目的/意义】自2005年美国著名的数字遗产纠纷案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数字遗产进行研究,阶段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一方面能使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文献名称、作者、文献来源、发文时间、引用次数、下载次数等数据为基础,多角度对数字遗产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统计数字遗产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数字遗产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局限,展示数字遗产的研究思路,对数字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了解。
2017年12期 v.35;No.31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 李春发;王佳玲;
【目的/意义】分析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为该领域科研合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统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994-2016年国家社科、1997-2016年国家自科、2012-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共2062项立项数据,分析立项数量、项目类别、依托单位、核心研究人员、研究主题。【结果/结论】当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紧随国家政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研究呈现网络化、政策化、服务化、人性化趋势。
2017年12期 v.35;No.316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张立彬;柴会明;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图书馆MOOC相关问题研究的综述,分析讨论图书馆MOOC相关问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图书馆MOOC相关问题研究进行述评,侧重主题内容分析。【结果/讨论】当前国内图书馆MOOC相关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MOOC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MOOC发展与图书馆职能转变研究和MOOC环境下中图书馆服务创新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包括缺少基础理论视角分析、缺少跨学科研究、对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与学科内其他领域研究关联性较差以及研究方法的单一和部分研究规范性欠缺;未来研究应拓宽研究视角,重视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及途径多元化、注重本土化研究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2017年12期 v.35;No.316 152-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戴明禹;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要,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也成果倍出。【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管理中信息安全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探讨,主要从界定与内涵、问题与挑战、评价与模型体系、策略与措施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回顾及概述,并尝试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结论】该成果对于维护大数据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2017年12期 v.35;No.316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