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基于可视化图谱的国内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赵蓉英;魏明坤;

    以近十年国内信息服务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采用图表统计法、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绘制可视化图谱,以可视化方式展现信息服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通过可视化分析信息服务发展情况,发现我国以信息服务为主题的发文量呈逐年下滑趋势。为进一步了解文献下滑原因,对可视化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我国信息服务主题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为有关学者提供参考。

    2016年10期 v.34;No.302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2K]
  • 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陈必坤;王曰芬;廖海涵;

    面对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政府在转型时代的社会管理充满挑战。社会现实与公众认知的断裂、社会舆情反响、政府应对舆情冲突等状况都为政府管理与决策带来了种种复杂性。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采用比较、归纳、概括、综合与演绎等方法,总结国内外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社会舆情与政府决策支持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现状,评述研究观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分析方面的研究以及社会舆情分析对政府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且尚未系统化。所以,加强这些领域的探索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2016年10期 v.34;No.30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1K]

理论研究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虚拟知识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动机研究

    万莉;程慧平;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将影响虚拟知识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探讨用户内、外部动机对虚拟知识社区内的知识质量、用户知识贡献意愿及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差异影响,并利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动机(互惠、感知激励)、内部动机(知识贡献自我效能、乐于助人)影响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意愿及虚拟知识社区知识质量;用户的知识贡献意愿及满意度是促进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重要因素。

    2016年10期 v.34;No.30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8K]
  • 关系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断裂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杨陈;唐明凤;

    团队断裂带的研究重点已由断裂带的测量、维度界定扩展到对其前因及结果变量的深入探讨,但团队断裂带与隐性知识转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团队成员的关系引入团队断裂带的研究,探索不同关系维度在团队断裂带和隐性知识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对116个高校科研团队的实证研究表明:信息认知断裂带、感情和人情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分类断裂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在不同关系维度作用下,信息认知断裂带和社会分类断裂带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不仅完善了团队断裂带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过程,还对识别中国情境下关系文化的作用机制,促进团队隐性知识转移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2016年10期 v.34;No.30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4K]
  • 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

    李嘉;任嘉莉;刘璇;范静;

    微信公众平台是自媒体时代企业营销和服务的一块重地,对于吸引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留住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客户,让他们产生持续使用意愿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问题。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的特点,我们识别出三类用户满足:功用满足、社交满足和享乐满足。研究表明,功用满足、社交满足和享乐满足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功用满足、社交满足和享乐满足之间还存在相互替代的效应。当功用需求、社交需求和享乐需求中的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意愿继续使用。然而,满足多个需求并不会进一步增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2016年10期 v.34;No.302 26-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6K]
  • 信息哲学视角下微博信息系统运行机理研究

    崔金栋;于园美;王新媛;

    针对微博信息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微博信息系统整体演化研究不足的现象,借用信息哲学的观点,利用信息创生系统理论实现和微博信息系统的融合。以信息创生观来分析微博信息组织子系统、传播子系统和信息推荐子系统中微博信息的运行机制,以信息建构为基础耦合了三个子系统,揭示了微博信息架构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并以分层的系统模型阐述了微博信息系统的整体演化方向,同时揭示了微博信息管理现有研究热点集中的原因。

    2016年10期 v.34;No.30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7K]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王高飞;李明;李梅;

    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日益普遍导致了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演化。首先对移动社交网络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然后运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移动社交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案例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以探索出有效的舆情应对策略。仿真结果最终表明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官媒作用力,降低网民的舆情关注度能够科学有效地控制和引导移动社交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

    2016年10期 v.34;No.30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5K]
  • 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互利合作研究

    娄策群;庞靓;叶磊;

    阐述了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互利合作的含义以及互利合作对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形成资源互补优势、提升信息流转功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意义,探讨了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信息技术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流转业务协作等互利合作的内容与方式,提出了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完善链间合作制度、加强链间合作管理等保障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互利合作有序进行的措施,以期对网络信息生态链链间合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6年10期 v.34;No.302 43-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1K]
  • 利用《中分表》与大众分类法构建本体:基于融合的视角

    张云中;张丛昱;

    在已有词表的基础上构建本体已成为实现本体构建的重要路径之一,文章旨在以融合的视角提出一种本体构建的新方法从而兼取利用不同词表构建本体的优势。文章选取了专家制定的《中分表》和用户制定的大众分类法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利用上述两种词表构建本体的互补性机理,进而基于互补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利用《中分表》和大众分类法构建本体的方法模型,并给出了具体流程,最后利用《中分表》与豆瓣读书中的标签数据构建了一个散文领域本体。利用文章所提方法构建的本体在建模元语的完备性、表达语义的丰富性、本体概念新颖性等方面更具优势。

    2016年10期 v.34;No.30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0K]
  • 基于云关联挖掘的物流信息智能分析方法研究

    曾奕棠;张玉峰;

    目前的物流信息关联规则分析模型与方法难以适应分布、异构、动态的大数据环境。云关联挖掘实现了云计算与关联规则挖掘的结合,其核心是实现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Map Reduce并行化。本文在构建基于云关联挖掘的物流信息智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以Apriori算法为例,探索了并行的物流信息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及其实现,研究设计了Map Reduce并行化的Map函数、Combine函数和Reduce函数。最后,分析了本方法的优势。

    2016年10期 v.34;No.30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0K]
  • 基于因子分析和SEM模型的期刊评价指标结构关系研究

    陈小山;陈国福;张瑞;

    选取了13个常用定量的期刊评价指标,并增加了一个"历史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指标进行系统分类再基于期刊评价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发现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影子、即年指标、平均引文数、web即年下载率、历史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结构关系,综合总被引、可被引文献量、引用期刊数、被引期刊数、总下载量之间存在结构关系,可被引文献比、基金论文比存在结构关系,然而平均引文数,可被引文献比的可信度偏低,可以适当考虑减轻其在期刊评价中所赋予的权重。同时验证了历史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另外发现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具有高度相似性,由于两者都为流量指标,所以建议期刊评价指标选取时两者选其一即可。

    2016年10期 v.34;No.302 61-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8K]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互联网舆情传递及引导策略研究

    魏静;朱恒民;宋瑞晓;蒋世兵;

    通过互联网舆情传递"迁移"、"转化"两个过程分解,探究舆情Group间舆情迁移概率和舆情传播起点对舆情传递过程的影响。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互联网舆情传递的"迁移"及"转化"阶段,更加深刻的解析互联网舆情传递规律。通过仿真发现,随着舆情迁移概率的增大,并不能达到"实现舆情均衡状态所使用时间不断缩短"的预期状态,相反当舆情迁移概率超过某一值后,有可能导致舆情传递过程的失败。本研究从仿真角度找出了舆情迁移概率、舆情传递起点对舆情扩散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互联网舆情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2016年10期 v.34;No.30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3K]

业务研究

  • 生命周期视角下信任对网络社区的影响分析

    易明;张鹤;邓卫华;

    首先论证了网络社区的本质——生产型信息源,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网络社区中信任的内涵,然后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将网络社区生命周期过程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进而讨论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网络社区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信任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网络社区核心动力的影响。

    2016年10期 v.34;No.302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9K]
  • 科技信息机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障碍因素探析——组织核心能力视角

    宋新平;朱鹏云;刘桂锋;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竞争情报服务和能力理论构建了科技信息机构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能力障碍因素理论模型,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这些障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成熟度、市场化机制、客户市场、战略定位和物化知识水平为主要障碍因素。

    2016年10期 v.34;No.302 77-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5K]
  • 面向网络舆情的政府知识模型及知识管理应用研究

    周敬;陈福集;

    由于网络舆情自身的特点和应对网络舆情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政府必须对自身内部的知识和跨组织边界的知识进行积极且有效的知识管理。知识模型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本文引入系统科学和超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政府网络舆情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知识超网络的面向网络舆情的政府知识表示模型,并围绕该模型讨论了知识管理的相关应用。

    2016年10期 v.34;No.302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2K]
  • 关联数据的语义动态发现及关联构建机制研究

    成全;周兰芳;

    随着关联开放数据运动(Linking Open Data,LOD)的兴起,关联数据已经成为当前语义网研究领域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然而,在各个组织发布自身数据集阶段后面临的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语义发现与关联构建方法发现与建立内外关联关系,最终形成动态增长的全球数据网络。本研究即立足与此,通过对国内外关联数据在语义发现及关联构建领域研究现状的深度剖析,在比较现行关联数据运行平台的特征与功能的基础上,提炼出关联数据的语义发现及关联构建的实现机制。并结合Silk关联发现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Silk Workbench的语义动态发现及关联构建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联数据语义发现与关联构建过程遵循数据源选取—数据预处理—相关度计算—聚类与关联构建这四个核心阶段。

    2016年10期 v.34;No.30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9K]
  •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

    李晓瑛;

    复杂网络是对任何包含大量组成单元的复杂系统的一种抽象描述。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复杂网络理论及相关概念,对复杂网络理论在图书情报领域内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总结,以期为该领域及其他领域内复杂网络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2016年10期 v.34;No.302 95-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8K]
  • 英美中印机构知识库网络影响力比较研究

    李铭;翁淳光;肖廷超;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各国机构知识库发展迅速。为了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机构知识库的差异,便于我国机构知识库的持续发展,选择了发达国家机构知识库最多的美国、英国,发展中国家较具代表性的中国、印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网站规模、文献量、显示度、外链数、网络影响因子、链接效率、Moz Rank、Followed Linking Root Domains等8项指标进行检测统计,根据指标权重,统计出各机构知识库得分。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印度和中国。

    2016年10期 v.34;No.302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2K]
  • 运用P指数评价期刊网络传播力

    许新军;

    针对期刊网络传播力评价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提出了运用P指数评价期刊网络传播力的设想。首先阐释了运用P指数评价期刊网络传播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CNKI为数据源,选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考察了运用P指数评价期刊网络传播力的有效性;最后探讨了P指数的不足。

    2016年10期 v.34;No.30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1K]
  • 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朱莉;霍明奎;康美娟;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刊载的1992-2015年文化产业研究核心以上期刊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发现,从1992年至2015年,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知识产权、文化经济、文化经营等领域研究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投融资创新、网络文化产业等主题是热点领域;胡惠林、花建等学者的发文量和影响力较高,文化部认定的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具有明显的研究优势;商业经济研究、求是、经济纵横等期刊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载文量和影响力较高。研究结果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整体性的描述,为后续研究定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6年10期 v.34;No.302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9K]
  • 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季红颖;侯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十三五"规划中新的发展目标。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机理与实现路径,旨在帮助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6年10期 v.34;No.302 114-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7K]
  • 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马永双;郭飞君;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建立时间较短,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中,外部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外部质量监督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导向性差、与职业资格认证缺乏对接。内部质量保证作用不强,表现在专业定位不当、入学门槛过低、培养模式陈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搭建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源性质量保障新体系的构想,并从健全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和强化内部质量保证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2016年10期 v.34;No.302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2K]
  • 国内外开放存取网站建设评价研究

    吕静;祝琳琳;李贺;翟倩;

    探索建立一套对开放存取网站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该指标体系,让开放存取网站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促进开放存取的发展。在借鉴各类网站建设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存取网站评价指标,包括页面布局、资源构建、检索功能、用户友好、信息组织、综合性能,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该指标对DOAJ和Socolar进行评价。得分结果表明,DOAJ的整体评价优于Socolar,因此针对各指标对我国开放存取网站提出详细的优化建议及对策。

    2016年10期 v.34;No.302 122-12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5K]

博士论坛

  • 信息环境下中国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演进趋势

    郑秀恋;葛宝山;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信息管理受到了更多的挑战。基于信息环境下中国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的演进趋势,采用文献分析法,节选本领域12种重点期刊,选取2000-2015年之间发表的文献进行梳理,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研究结论与不足。

    2016年10期 v.34;No.302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9K]
  • 知识生态视角下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向先;李昆;郭顺利;弭元英;

    从知识生态视角分析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能够更深入地揭示企业员工隐性知识流动的规律,促进隐性知识在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知识、知识主体和知识环境三个维度解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构建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企业员工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承担着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知识分解者等多个角色,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转移形成一个闭环结构的隐性知识转移生态链;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隐性知识的固有属性、知识主体的转移意愿和能力、企业的信任、文化氛围、激励制度、网络平台环境、隐性知识转移网络结构等都会对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产生影响。针对过程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策略。

    2016年10期 v.34;No.302 134-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9K]
  •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模型的研究

    钱丽;王永;黄海;曹璇;

    "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公共管理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特点,从感知信任、环境特征、公众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公众采纳政务服务的影响因素,使用多维度采纳意向设计公众采纳模型,并且对政务服务公众采纳过程进行阶段划分,结合技术接受基础模型、持续使用和信任理论,构建基于过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采纳模型。最后采用数理统计和实证研究方法对采纳模型与假设进行检验,分析不同阶段公众采纳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推进公众采纳的对策建议。

    2016年10期 v.34;No.302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5K]
  • 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信息个体到群体演化过程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吕鲲;崔灵蕊;李北伟;

    根据演化要求,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从个体特征、连接结构以及学习规则三个方面确定了信息个体到群体演化的形成要素,然后通过输出函数确定出需要的信息个体;在节点吸引力的作用下,完成了信息个体复制过程;最后大量的信息个体在学习规则的作用下会逐渐储存,最终形成了信息群体。上述过程有助于推动网络信息生态链由无序、低效、不稳定的状态向有序、高效、稳定的状态演变,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模拟仿真和实证分析提供参考。

    2016年10期 v.34;No.302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6K]
  • 基于心理阈值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仿真研究

    李根强;孟勇;刘人境;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出网络舆情传播的心理阈值模型,采用Agent方法在无标度网络中模拟调节焦点、社群认同、关系强度等因素对舆情传播水平和速度的影响作用,从"个体-社群-网络"三个层次探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结果表明:与防御型和混合型相比,促进型调节焦点网络中的舆情传播水平和速度最高;低社群认同和弱关系环境更有利于网络舆情传播水平和速度的提升;网络构成对舆情传播水平和速度有倒U型关系,社群认同、调节焦点对这种关系有调节作用。

    2016年10期 v.34;No.302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6K]
  • 移动阅读系统中的多源动态混合推荐

    刘荣辉;高阳;林恺;张湛梅;吴士萍;

    针对超大型移动阅读系统的个性化推荐问题,提出了UFM模型以评价用户隐式反馈的兴趣偏好,并基于信息熵进行了评价指标赋权。提出了基于用户和属性的多源动态协同过滤算法UA-MDCF,在算法中提出属性偏好贡献度的概念,以反映不同属性对于每件物品的评分的不同贡献,创新地基于时变衰减函数综合了多种来源的属性偏好评分(用户显式、隐式反馈以及第三方来源的用户隐式反馈),混合了基于Jac UOD相似度的用户评分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属性偏好的协同过滤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稀疏、冷启动、时效性、多种偏好信息引入等问题,降低了用户反馈依赖,提升了推荐准确率。并通过中国移动咪咕阅读平台的实际营销推荐应用案例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16年10期 v.34;No.302 158-16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7K]

综述

  • 我国信息生态研究综述

    柯健;胡杨林啸;

    对信息生态的整个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以其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参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类比法及路径分析等方法,从著作、学位论文、期刊发文三方面对我国信息生态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按信息生态学、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位、信息生态链四个研究方向,对整个领域研究内容进行了述评;对信息生态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并对信息生态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预测。

    2016年10期 v.34;No.302 16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0K]
  • 国内外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研究综述

    许孝君;张连峰;张海涛;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的起源及发展、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理清国内外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的脉络,以期促进我国信息生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以WOS和CNKI收录的篇名中含有"信息生态"的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借助软件Cite SpaceⅡ绘制了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经过梳理发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已成为信息生态理论的前沿热点,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主要集中在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价值是如何创造、流动、博弈等问题上。

    2016年10期 v.34;No.302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