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立新;
<正>二〇二二年十月召开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号角,同时,也为新时期新征程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信息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荣幸应《情报科学》编辑部邀请,组织并策划了一组专题论文,围绕情报工作与公共文化两大本学科热点主题展开深入学习。
2023年07期 v.41;No.38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夏立新;
<正>二〇二二年十月召开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号角,同时,也为新时期新征程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信息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荣幸应《情报科学》编辑部邀请,组织并策划了一组专题论文,围绕情报工作与公共文化两大本学科热点主题展开深入学习。
2023年07期 v.41;No.38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陈美华;张明亮;王延飞;
【目的/意义】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以面向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心,定位好、规划好并发展好我国应急情报工作建设。【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发展中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阶段进行了简要概述,厘清了应急情报工作赋能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概括分析了我国应急情报工作的研究现状;结合二十大报告内容,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应急情报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现实挑战,最后提出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议。【结果/结论】未来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形势推动,理念拉动、任务驱动”为构思,强化中国特色应急情报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聚焦大应急框架,围绕情报业务环节,形成技术与人文融合的大应急情报工作模式;着眼本土化视角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机制方面提升应急情报工作能力建设。【创新/局限】从国家战略层面探讨了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挑战和建议,但研究有待于从实践层面提炼出具体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23年07期 v.41;No.383 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 陈美华;张明亮;王延飞;
【目的/意义】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以面向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心,定位好、规划好并发展好我国应急情报工作建设。【方法/过程】文章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发展中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阶段进行了简要概述,厘清了应急情报工作赋能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概括分析了我国应急情报工作的研究现状;结合二十大报告内容,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应急情报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现实挑战,最后提出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议。【结果/结论】未来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形势推动,理念拉动、任务驱动”为构思,强化中国特色应急情报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聚焦大应急框架,围绕情报业务环节,形成技术与人文融合的大应急情报工作模式;着眼本土化视角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机制方面提升应急情报工作能力建设。【创新/局限】从国家战略层面探讨了应急情报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机遇、挑战和建议,但研究有待于从实践层面提炼出具体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23年07期 v.41;No.383 2-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 林鑫;罗宇;邹玲;
【目的/意义】提出下一阶段科技情报工作的推进策略,从而为科技情报机构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在梳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目标确立的基本过程及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基础上,分析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要求,进而提出下一阶段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任务。【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应重点做好基于高端交流平台的重点领域资源建设与服务深化,建立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情报服务模式,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提供智力与工具支持,强化自主可控的科技情报生态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局限】所提发展策略能够为科技情报机构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41;No.38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林鑫;罗宇;邹玲;
【目的/意义】提出下一阶段科技情报工作的推进策略,从而为科技情报机构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在梳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战略目标确立的基本过程及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工作部署基础上,分析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要求,进而提出下一阶段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任务。【结果/结论】科技情报工作应重点做好基于高端交流平台的重点领域资源建设与服务深化,建立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情报服务模式,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情报服务模式,为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提供智力与工具支持,强化自主可控的科技情报生态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创新/局限】所提发展策略能够为科技情报机构更好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提供参考。
2023年07期 v.41;No.383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夏立新;陈茗;曹琪;查思羽;
【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强调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分析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之间的演进情况,是帮助学术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为国家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科技资源保障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分析七所学术图书馆的两次五年规划,从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四个维度对比各图书馆采取的措施并发掘特色规划,归纳总结学科服务优化情况,以提升我国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体系性和完整性。【结果/结论】本文从演进趋势中分析得到提升人才队伍效能、发展学科情报服务、加强评估制度监督、增强教学辅助属性、聚焦优势业务布局的启示,辅助提升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为推动学术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加强科研教育保障能力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本文仅从资源、服务、管理、平台方面对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进行分析,后续可以从其他特别维度探究学科服务规划特点。
2023年07期 v.41;No.383 14-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 夏立新;陈茗;曹琪;查思羽;
【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再次强调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分析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之间的演进情况,是帮助学术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为国家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科技资源保障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分析七所学术图书馆的两次五年规划,从资源、服务、管理、平台四个维度对比各图书馆采取的措施并发掘特色规划,归纳总结学科服务优化情况,以提升我国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体系性和完整性。【结果/结论】本文从演进趋势中分析得到提升人才队伍效能、发展学科情报服务、加强评估制度监督、增强教学辅助属性、聚焦优势业务布局的启示,辅助提升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为推动学术图书馆提升学科服务水平、加强科研教育保障能力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本文仅从资源、服务、管理、平台方面对学术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进行分析,后续可以从其他特别维度探究学科服务规划特点。
2023年07期 v.41;No.383 14-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 刘琼;刘桂锋;卢章平;周云峰;
【目的/意义】探索文化数字化战略下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逻辑与策略,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方法/过程】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具体导向,对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历史渊源、当前发展及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结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设经历了数字典藏开启的初期探索形态、中国记忆工程引领的多元发展形态和数字人文驱动的高级过渡形态,已初具雏形。建议通过构建资源汇聚系统、数据关联系统、运营保障系统、数据治理系统、开放共享系统等实现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汇聚与关联,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及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创新/局限】提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汇聚与关联思路。
2023年07期 v.41;No.383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刘琼;刘桂锋;卢章平;周云峰;
【目的/意义】探索文化数字化战略下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逻辑与策略,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方法/过程】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强国”“数字中国”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具体导向,对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历史渊源、当前发展及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结果/结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设经历了数字典藏开启的初期探索形态、中国记忆工程引领的多元发展形态和数字人文驱动的高级过渡形态,已初具雏形。建议通过构建资源汇聚系统、数据关联系统、运营保障系统、数据治理系统、开放共享系统等实现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汇聚与关联,实现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及中华文明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创新/局限】提出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汇聚与关联思路。
2023年07期 v.41;No.383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 翟姗姗;查思羽;郭致怡;
【目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以文化认同为目标,旨在为我国的非遗数字化提供技术体系与服务场景实践参考。【方法/过程】提出以“采集-组织与存储-开发与利用-传播与服务”为主要环节的非遗数字化技术体系;借助多模态内容分析、沉浸式用户体验等技术方案,关注文化旅游-非遗智慧服务和文旅研学-非遗融合服务两类场景中的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结果/结论】实现了面向文旅融合发展的非遗数字化技术体系构建,探索了非遗智慧数据建设与智能服务方案,有助于推动多领域发展、活态化传承与创新性教育。【创新/局限】推进了非遗数字化技术与文旅建设的深度融合及具体应用;后续可根据具体实践项目进行相应优化。
2023年07期 v.41;No.383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翟姗姗;查思羽;郭致怡;
【目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以文化认同为目标,旨在为我国的非遗数字化提供技术体系与服务场景实践参考。【方法/过程】提出以“采集-组织与存储-开发与利用-传播与服务”为主要环节的非遗数字化技术体系;借助多模态内容分析、沉浸式用户体验等技术方案,关注文化旅游-非遗智慧服务和文旅研学-非遗融合服务两类场景中的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结果/结论】实现了面向文旅融合发展的非遗数字化技术体系构建,探索了非遗智慧数据建设与智能服务方案,有助于推动多领域发展、活态化传承与创新性教育。【创新/局限】推进了非遗数字化技术与文旅建设的深度融合及具体应用;后续可根据具体实践项目进行相应优化。
2023年07期 v.41;No.383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李宇佳;闫泽林;张珂;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对提高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效率和保障学术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阐释学术新媒体和信息流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驱动力构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析出驱动要素。【结果/结论】从驱动要素框架、驱动作用力和驱动效应三部分构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模型。【创新/局限】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因子,关于信息流转过程中驱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李宇佳;闫泽林;张珂;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对提高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效率和保障学术新媒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阐释学术新媒体和信息流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驱动力构成,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析出驱动要素。【结果/结论】从驱动要素框架、驱动作用力和驱动效应三部分构建了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机制模型。【创新/局限】未来将进一步细化学术新媒体信息流转的驱动因子,关于信息流转过程中驱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 高瑜蔚;游新冬;胡良霖;吕学强;周建设;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新阶段,构建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成效量化评价提供参考方案,对完善数据战略、释放科学数据价值和增加国际科技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法和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工作实践,设置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影响力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筛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全面性的样本和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实现指标体系所涵盖的所有指标项可计量和各指标的权重可计量。【结果/结论】本文构建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5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结论表明:开放科学数据集支撑的学术成果、社会影响、政府决策和国际合作等是其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科学数据的经济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创新/局限】基于调研和实践,本文依据多领域科学数据权威专家数据构建了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评价指标体系。受限于篇幅,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
2023年07期 v.41;No.383 49-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 高瑜蔚;游新冬;胡良霖;吕学强;周建设;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新阶段,构建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成效量化评价提供参考方案,对完善数据战略、释放科学数据价值和增加国际科技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法和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工作实践,设置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影响力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筛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全面性的样本和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实现指标体系所涵盖的所有指标项可计量和各指标的权重可计量。【结果/结论】本文构建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5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结论表明:开放科学数据集支撑的学术成果、社会影响、政府决策和国际合作等是其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科学数据的经济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创新/局限】基于调研和实践,本文依据多领域科学数据权威专家数据构建了可计量的开放科学数据集评价指标体系。受限于篇幅,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展开。
2023年07期 v.41;No.383 49-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 金燕;韩二莹;毕崇武;
【目的/意义】分析群体参与视角下的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机理,构建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模型,为了解和探究群体参与行为对在线健康信息传播及其质量的影响、提升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在线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规律及效果,构建由信息运动过程、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质量组成的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三维模型,并以“幽门螺旋杆菌”话题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为例,探究话题信息链式传播的特点和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结果/结论】揭示了“信息和用户”的内在关系,群体参与使在线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呈现循环、分裂的特点、使信息质量表现出双向变动规律,而信息运动、传播过程中质量属性及内容特征的变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群体参与行为。【创新/局限】构建了群体参与视角下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三维模型,但未对群体异质性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2023年07期 v.41;No.383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金燕;韩二莹;毕崇武;
【目的/意义】分析群体参与视角下的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机理,构建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模型,为了解和探究群体参与行为对在线健康信息传播及其质量的影响、提升在线健康信息质量治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在线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规律及效果,构建由信息运动过程、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质量组成的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三维模型,并以“幽门螺旋杆菌”话题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为例,探究话题信息链式传播的特点和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结果/结论】揭示了“信息和用户”的内在关系,群体参与使在线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呈现循环、分裂的特点、使信息质量表现出双向变动规律,而信息运动、传播过程中质量属性及内容特征的变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群体参与行为。【创新/局限】构建了群体参与视角下在线健康信息链式传播三维模型,但未对群体异质性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2023年07期 v.41;No.383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叶光辉;宋孝英;谭启韬;
【目的/意义】为明晰社会治理政策演化动因,揭示中央与地方政策执行差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构建了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叠加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演化分析框架。【方法/过程】首先统计政策发布时间及主体,明确社会治理政策外部特征;然后编码中央与地方政策文本,探究数据治理的影响以及中央与地方政策工具差异;而后采用LDA和BERT模型提取政策演化路径,揭示其内部演化规律;最后叠加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进一步分析政策内容特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当前社会治理政策工具以基础型为主,协同型、创新型工具使用不足,中央与地方政策工具结构亟需协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治理主体逐渐多元,治理模式日益科学,治理问题趋于复杂。【创新/局限】政策演化路径提取有限,有待进一步探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70-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 叶光辉;宋孝英;谭启韬;
【目的/意义】为明晰社会治理政策演化动因,揭示中央与地方政策执行差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构建了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叠加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演化分析框架。【方法/过程】首先统计政策发布时间及主体,明确社会治理政策外部特征;然后编码中央与地方政策文本,探究数据治理的影响以及中央与地方政策工具差异;而后采用LDA和BERT模型提取政策演化路径,揭示其内部演化规律;最后叠加政策工具和政策主题,进一步分析政策内容特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当前社会治理政策工具以基础型为主,协同型、创新型工具使用不足,中央与地方政策工具结构亟需协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治理主体逐渐多元,治理模式日益科学,治理问题趋于复杂。【创新/局限】政策演化路径提取有限,有待进一步探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70-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 彭丽徽;蒋欣;毛太田;
【目的/意义】识别风险认知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有效提升个人健康管理与决策水平,为社交媒体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构建知觉风险特征、相关渠道信念、负面情绪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规避规范和知觉信息收集能力6个维度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三角模糊数Dematel方法构建因素关系网络图,并借助DANP方法量化关键影响因素权重。【结果/结论】结合影响因素的极限超矩阵和原因度、中心度排序结果识别出了可及性、感知严重性、高唤醒情绪、现有信息水平等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从风险认知视角揭示了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社交媒体运营管理及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量化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样本数据有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2023年07期 v.41;No.383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彭丽徽;蒋欣;毛太田;
【目的/意义】识别风险认知视角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有效提升个人健康管理与决策水平,为社交媒体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构建知觉风险特征、相关渠道信念、负面情绪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规避规范和知觉信息收集能力6个维度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三角模糊数Dematel方法构建因素关系网络图,并借助DANP方法量化关键影响因素权重。【结果/结论】结合影响因素的极限超矩阵和原因度、中心度排序结果识别出了可及性、感知严重性、高唤醒情绪、现有信息水平等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从风险认知视角揭示了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社交媒体运营管理及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量化指标存在一定主观性,样本数据有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2023年07期 v.41;No.383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化柏林;何鸿魏;
【目的/意义】为了明晰科学实体在学术文本中承担的语义角色,进而建立特定领域的术语的知识结构,本文提出一种以科学实体词间关系为特征工程的术语分类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语义属性角度,将学术文本中出现的科学实体分为“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其他”五类。【方法/过程】采用依存句法分析的方法,对于学术文本中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科学实体的句子,挖掘它们之间的最短依存路径,将最短依存路径上的谓词成分作为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提取,构造2D矩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完成实体的分类研究。【结果/结论】该模型在Web of Science上获取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验证,精确率为89.38%,召回率为92.46%,F1值为0.9089。【创新/局限】由科学实体关系构成的矩阵是稀疏矩阵,在计算过程中会对计算速度产生不利影响;在关系抽取的环节比较依赖依存句法分析分析工具的处理效果。
2023年07期 v.41;No.383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 化柏林;何鸿魏;
【目的/意义】为了明晰科学实体在学术文本中承担的语义角色,进而建立特定领域的术语的知识结构,本文提出一种以科学实体词间关系为特征工程的术语分类方法,从学术研究的语义属性角度,将学术文本中出现的科学实体分为“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其他”五类。【方法/过程】采用依存句法分析的方法,对于学术文本中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科学实体的句子,挖掘它们之间的最短依存路径,将最短依存路径上的谓词成分作为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提取,构造2D矩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完成实体的分类研究。【结果/结论】该模型在Web of Science上获取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验证,精确率为89.38%,召回率为92.46%,F1值为0.9089。【创新/局限】由科学实体关系构成的矩阵是稀疏矩阵,在计算过程中会对计算速度产生不利影响;在关系抽取的环节比较依赖依存句法分析分析工具的处理效果。
2023年07期 v.41;No.383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 王炎;段成阁;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存在信息保护难度大、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为保证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的安全,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保护方法。【方法/过程】根据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始数据,检测信息数据的敏感性,获取数据的隐私状态,构建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模型。描述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数据之后,初始化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聚类中心,由基于大数据聚类技术的隐私数据k-means聚类方案,提取用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隐私数据。通过基于动态密钥选择的隐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加密所提取隐私数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应用下,对个人基本资料隐私数据、信用记录隐私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实际数据分类情况完全一致,所提方法在征信体系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的提取与加密过程中,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原始信息全部隐藏,且隐私数据的信息损失值极小,个人信息安全性得以保证。【创新/局限】本文研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体系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密的形式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安全。
2023年07期 v.41;No.383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王炎;段成阁;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存在信息保护难度大、传输效率低的问题,为保证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的安全,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保护方法。【方法/过程】根据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始数据,检测信息数据的敏感性,获取数据的隐私状态,构建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模型。描述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数据之后,初始化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聚类中心,由基于大数据聚类技术的隐私数据k-means聚类方案,提取用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隐私数据。通过基于动态密钥选择的隐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加密所提取隐私数据,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应用下,对个人基本资料隐私数据、信用记录隐私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实际数据分类情况完全一致,所提方法在征信体系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的提取与加密过程中,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原始信息全部隐藏,且隐私数据的信息损失值极小,个人信息安全性得以保证。【创新/局限】本文研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体系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加密的形式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数据安全。
2023年07期 v.41;No.383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 张云中;李佳书;
【目的/意义】媒体型智库作为国家话语窗口承载着国际交流的重要职能。探讨媒体型智库国际关系话题的情感分析,对评价媒体型智库在国际场域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结合情感认同理论,对比舆论引导和情感转化路径对研究进行原理解析,进而通过文本挖掘和文献阅读获取201篇国际关系智库文章和30个种子词,运用SO-PMI算法构建国际关系情感词典作为情感分析的支撑工具。最后选取6家智库进行应用探索,依托情感趋同原理得到媒体型智库在国际关系话题上的舆论引导力排名。【结果/结论】最终通过情感认同视角分析媒体型智库国际关系,构建的情感词典较通用词典具有独有领域的优越性,对国际关系领域情感分析评测效果有可靠性。【创新/局限】本文从媒体型智库舆论引导过程的结果入手,引入情感认同构建理论基础,提出的测评方案为情感分析赋能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局限在于词典的构建部分,训练集的数据还可拓展,使词典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2023年07期 v.41;No.383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张云中;李佳书;
【目的/意义】媒体型智库作为国家话语窗口承载着国际交流的重要职能。探讨媒体型智库国际关系话题的情感分析,对评价媒体型智库在国际场域舆论引导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结合情感认同理论,对比舆论引导和情感转化路径对研究进行原理解析,进而通过文本挖掘和文献阅读获取201篇国际关系智库文章和30个种子词,运用SO-PMI算法构建国际关系情感词典作为情感分析的支撑工具。最后选取6家智库进行应用探索,依托情感趋同原理得到媒体型智库在国际关系话题上的舆论引导力排名。【结果/结论】最终通过情感认同视角分析媒体型智库国际关系,构建的情感词典较通用词典具有独有领域的优越性,对国际关系领域情感分析评测效果有可靠性。【创新/局限】本文从媒体型智库舆论引导过程的结果入手,引入情感认同构建理论基础,提出的测评方案为情感分析赋能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新视角。局限在于词典的构建部分,训练集的数据还可拓展,使词典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2023年07期 v.41;No.383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 周昕;张赢月;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亲子阅读服务现状,研究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并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亲子阅读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场域理论为基础,通过线上访谈,整理资料得到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通过spss检验信效度并进行探索因子分析,计算李克特量表均值,最终验证分析合理,构建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模型。【结果/结论】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模型的核心为亲子阅读辅助服务需求,其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服务需求场,即亲子阅读服务需求资本场和亲子阅读服务需求惯习场,前者具体包括数字亲子图书资源、纸质亲子图书资源、专业指导知识;后者则包括亲子阅读服务方式、亲子阅读空间、硬件设施、亲子阅读氛围、多样化亲子阅读活动、安全保障。【创新/局限】本文利用场域理论,以亲子共同体为内部主体,通过调查分析构建了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以及场域的资本和惯习。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的样本数量和范围、增加问卷的针对性,并针对服务需求进行具体完善的服务体系设计。
2023年07期 v.41;No.383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周昕;张赢月;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亲子阅读服务现状,研究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并结合现实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亲子阅读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场域理论为基础,通过线上访谈,整理资料得到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通过spss检验信效度并进行探索因子分析,计算李克特量表均值,最终验证分析合理,构建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模型。【结果/结论】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模型的核心为亲子阅读辅助服务需求,其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服务需求场,即亲子阅读服务需求资本场和亲子阅读服务需求惯习场,前者具体包括数字亲子图书资源、纸质亲子图书资源、专业指导知识;后者则包括亲子阅读服务方式、亲子阅读空间、硬件设施、亲子阅读氛围、多样化亲子阅读活动、安全保障。【创新/局限】本文利用场域理论,以亲子共同体为内部主体,通过调查分析构建了亲子阅读服务需求场域以及场域的资本和惯习。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的样本数量和范围、增加问卷的针对性,并针对服务需求进行具体完善的服务体系设计。
2023年07期 v.41;No.383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罗艳玲;魏骥;
【目的/意义】在学术资源极大丰富的当下,学术界剽窃威胁着全世界的科研质量和职业道德。【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剽窃意识、剽窃检测工具的影响以及防止剽窃所采取行动的结构方程模型,以140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路径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剽窃意识不会对研究人员的自主剽窃行为产生影响关系,剽窃意识对使用剽窃检测工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关系,而剽窃检测工具又对剽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同时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剽窃意识可以通过剽窃检测工具间接影响剽窃行为。因此,教导、影响和惩罚结合起来可有效地预防和规范剽窃行为。【创新/局限】目前国内关于几乎没有实证研究剽窃意识和剽窃检测工具对剽窃行为问题的研究报告,本研究不仅将提供有关剽窃意识的有益见解,而且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必要措施打击科学研究中的剽窃行为。
2023年07期 v.41;No.383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罗艳玲;魏骥;
【目的/意义】在学术资源极大丰富的当下,学术界剽窃威胁着全世界的科研质量和职业道德。【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剽窃意识、剽窃检测工具的影响以及防止剽窃所采取行动的结构方程模型,以140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路径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剽窃意识不会对研究人员的自主剽窃行为产生影响关系,剽窃意识对使用剽窃检测工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关系,而剽窃检测工具又对剽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同时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剽窃意识可以通过剽窃检测工具间接影响剽窃行为。因此,教导、影响和惩罚结合起来可有效地预防和规范剽窃行为。【创新/局限】目前国内关于几乎没有实证研究剽窃意识和剽窃检测工具对剽窃行为问题的研究报告,本研究不仅将提供有关剽窃意识的有益见解,而且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必要措施打击科学研究中的剽窃行为。
2023年07期 v.41;No.383 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李胜连;杨建永;张丽颖;
【目的/意义】可行信息能力是农户信息增收内生动力的直接体现,是保障可持续脱贫的基本一环,有助于数字乡村振兴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在对可行信息能力进行科学界定基础上,采用DID、DDD模型,对我国网络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农户可行信息能力及其组成要素进行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建档立卡脱贫户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搜寻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使用能力分别显著提升了7%,17.3%,8.9%,3.9%和6.6%。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建档立卡脱贫户中男性群体相比女性群体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和信息挖掘能力更强;年龄越大其信息的搜寻能力和使用能力越弱,但其信息判断能力却显著更强;有智能终端设备和家庭入网的除了信息挖掘能力增强外,其他能力反而更弱;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其可行信息能力等六方面都显著越强;家庭劳动力越多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搜寻能力以及信息使用能力反而越弱;西北地区其可行信息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越弱;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越强;区域平台支持力度越大的省份其信息搜寻和使用能力更强。【创新/局限】积极探讨了农户可行信息能力及其组成要素,并进行了实证评价;对于组成要素间的传导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13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李胜连;杨建永;张丽颖;
【目的/意义】可行信息能力是农户信息增收内生动力的直接体现,是保障可持续脱贫的基本一环,有助于数字乡村振兴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在对可行信息能力进行科学界定基础上,采用DID、DDD模型,对我国网络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农户可行信息能力及其组成要素进行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建档立卡脱贫户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搜寻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使用能力分别显著提升了7%,17.3%,8.9%,3.9%和6.6%。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建档立卡脱贫户中男性群体相比女性群体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和信息挖掘能力更强;年龄越大其信息的搜寻能力和使用能力越弱,但其信息判断能力却显著更强;有智能终端设备和家庭入网的除了信息挖掘能力增强外,其他能力反而更弱;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其可行信息能力等六方面都显著越强;家庭劳动力越多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搜寻能力以及信息使用能力反而越弱;西北地区其可行信息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越弱;地区发展水平越高其可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越强;区域平台支持力度越大的省份其信息搜寻和使用能力更强。【创新/局限】积极探讨了农户可行信息能力及其组成要素,并进行了实证评价;对于组成要素间的传导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07期 v.41;No.383 13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 孙守强;李青青;
【目的/意义】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肆意传播,智慧图书馆承载着信息服务和知识组织管理职责,故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对提升用户舆情信息素养和综合情报能力,协同政府部门舆情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在分析智慧图书馆舆情服务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情报感知理论从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景感知、态势感知和情报服务五个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并针对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能够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需求、数据、情景和态势层面的舆情情报感知,为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舆情知识服务。【创新/局限】该研究能够拓展和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服务模式,突出智慧图书馆的舆情信息服务价值和数字普惠能力。
2023年07期 v.41;No.383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孙守强;李青青;
【目的/意义】信息化时代,网络舆情肆意传播,智慧图书馆承载着信息服务和知识组织管理职责,故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对提升用户舆情信息素养和综合情报能力,协同政府部门舆情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在分析智慧图书馆舆情服务主体及其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情报感知理论从需求感知、数据感知、情景感知、态势感知和情报服务五个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并针对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智慧图书馆网络舆情服务体系能够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需求、数据、情景和态势层面的舆情情报感知,为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舆情知识服务。【创新/局限】该研究能够拓展和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服务模式,突出智慧图书馆的舆情信息服务价值和数字普惠能力。
2023年07期 v.41;No.383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单轸;陈雅;
【目的/意义】可及性理论内涵多见于我国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但其提法并未普及。推广可及性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理论,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重要理论价值。【方法/过程】研究收集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政策文本使用扎根编码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结果建立模型,阐释可及性提升的机制,建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扩大供给、优化资源与服务配置布局、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可及性的主要途径,归纳其实质是量与质、个性与共性、时空以及要素与系统的统一,并提出发展策略。【创新/局限】研究使用扎根方法,以我国政策文本为视角去研究可及性理论,相对于用论文分析或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该理论,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提出可及性提高的机制和发展建议,对完善可及性理论体系有一定启发。局限是样本数量小,仅从政策文本分析,视域过于宏观。
2023年07期 v.41;No.383 15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单轸;陈雅;
【目的/意义】可及性理论内涵多见于我国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但其提法并未普及。推广可及性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理论,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重要理论价值。【方法/过程】研究收集近年来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政策文本使用扎根编码进行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结果建立模型,阐释可及性提升的机制,建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扩大供给、优化资源与服务配置布局、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可及性的主要途径,归纳其实质是量与质、个性与共性、时空以及要素与系统的统一,并提出发展策略。【创新/局限】研究使用扎根方法,以我国政策文本为视角去研究可及性理论,相对于用论文分析或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该理论,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提出可及性提高的机制和发展建议,对完善可及性理论体系有一定启发。局限是样本数量小,仅从政策文本分析,视域过于宏观。
2023年07期 v.41;No.383 153-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宋婧馨;王萍;李依凝;胡姝姝;
【目的/意义】通过精准识别用户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方式的需求,以期为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服务质量、实现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方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Kano模型对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混合类分析和满意度指数分析,界定了用户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服务的需求类型及优先度。【结果/结论】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服务的6种方式分别对应必备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和期望型需求,不同呈现服务方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新/局限】本研究调研用户群体较为单一,样本数量较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后续研究中应扩大用户群体和样本数量,进一步加强调研结果的客观性与普适性。
2023年07期 v.41;No.383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宋婧馨;王萍;李依凝;胡姝姝;
【目的/意义】通过精准识别用户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方式的需求,以期为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服务质量、实现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方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Kano模型对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混合类分析和满意度指数分析,界定了用户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服务的需求类型及优先度。【结果/结论】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呈现服务的6种方式分别对应必备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和期望型需求,不同呈现服务方式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新/局限】本研究调研用户群体较为单一,样本数量较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后续研究中应扩大用户群体和样本数量,进一步加强调研结果的客观性与普适性。
2023年07期 v.41;No.383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朱洪涛;柯青;谢雨杉;
【目的/意义】深度休闲是一种强调寓教于乐的休闲方式,目前鲜有对深度休闲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给予关注。本文通过梳理深度休闲信息行为基础理论,揭示深度休闲者的类型及信息行为特征,分析结果效能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未来展望,为后续深度休闲信息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元综合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发表于1982至2021年间的深度休闲信息行为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估,并做出解释归纳。【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深度休闲涉及密集的信息活动,持久性、娱乐性、社会性、多样性是不同于日常信息行为的特征。深度休闲活动的结果效能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未来可从深度休闲者信息行为的演化路径、信息行为的差异性、中介作用及在线社区影响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创新/局限】本文研究视角独特,深入挖掘深度休闲者这一群体的信息类型及特征,补充和完善了信息行为的研究框架。但仅从类型特征、结果效能和未来展望三个角度分析,缺乏统计学上的定量研究,日后可进一步补充。
2023年07期 v.41;No.383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朱洪涛;柯青;谢雨杉;
【目的/意义】深度休闲是一种强调寓教于乐的休闲方式,目前鲜有对深度休闲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给予关注。本文通过梳理深度休闲信息行为基础理论,揭示深度休闲者的类型及信息行为特征,分析结果效能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未来展望,为后续深度休闲信息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元综合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国内外发表于1982至2021年间的深度休闲信息行为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估,并做出解释归纳。【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深度休闲涉及密集的信息活动,持久性、娱乐性、社会性、多样性是不同于日常信息行为的特征。深度休闲活动的结果效能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未来可从深度休闲者信息行为的演化路径、信息行为的差异性、中介作用及在线社区影响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创新/局限】本文研究视角独特,深入挖掘深度休闲者这一群体的信息类型及特征,补充和完善了信息行为的研究框架。但仅从类型特征、结果效能和未来展望三个角度分析,缺乏统计学上的定量研究,日后可进一步补充。
2023年07期 v.41;No.383 170-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刘泽;单轸;邵波;
【目的/意义】公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态度与反应能够揭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信息需求的特征与规律,对此展开研究,以期构建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例,以公众新浪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微博舆情进行阶段性划分。其次利用LDA2vec主题模型从微博文本数据中挖掘公众信息需求主题。接着从需求主题和时间维度揭示不同阶段下公众信息需求特征与需求强度,探讨其时间演变规律。最终根据公众信息需求,提出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结果/结论】后疫情时代下公众信息需求主要围绕环境、思想、情感与行为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创新/局限】通过分析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与时间演化规律,构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未来研究需扩大研究样本,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
2023年07期 v.41;No.383 17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 刘泽;单轸;邵波;
【目的/意义】公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态度与反应能够揭示公众对公共图书馆信息需求的特征与规律,对此展开研究,以期构建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为例,以公众新浪微博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微博舆情进行阶段性划分。其次利用LDA2vec主题模型从微博文本数据中挖掘公众信息需求主题。接着从需求主题和时间维度揭示不同阶段下公众信息需求特征与需求强度,探讨其时间演变规律。最终根据公众信息需求,提出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结果/结论】后疫情时代下公众信息需求主要围绕环境、思想、情感与行为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建议。【创新/局限】通过分析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与时间演化规律,构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未来研究需扩大研究样本,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
2023年07期 v.41;No.383 179-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