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陆泉;彭雪莹;陈静;

    【目的/意义】重大慢性病预防是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时代的重大命题,构建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服务体系有助于积极回应并实现“以预防和健康为中心”要求并切实提升健康管理效能。【方法/过程】对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特征和知识服务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分析现有知识服务体系发现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服务体系应具有智慧协同和主动服务的特征,由此从资源、技术、知识和应用四个层级构建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服务体系。【结果/结论】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资源广泛分布于网络及公开信息渠道、个人及家庭、社区、基层单位、政府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有效应对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的复杂与模糊等特性,实现智慧协同的主动知识服务,并重点应用于基层、家庭和个人等场景。【创新/局限】引入智慧协同与主动服务等理论构建健康中国战略视角下重大慢性病预防知识服务体系。

    2023年06期 v.41;No.382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共享利用探析

    金波;杨鹏;邢慧;

    【目的/意义】共享利用是实现档案数据价值、释放档案数据能量的关键方式,是档案数据治理的重要环节,开展档案数据共享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方法/过程】通过理论借鉴、比较分析和探索研究,对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与档案数据共享利用进行辨析,揭示档案数据共享利用的概念内涵与现实障碍,为档案数据共享利用实现路径提供研究基础。【结果/结论】围绕档案数据互联互通与开发共享,提出加强档案数据共享利用法规标准建设、创建档案数据共享利用机制、打造全国档案数据共享利用平台、推动档案数据深度开发与智慧利用等策略,释放档案数据价值潜能,满足档案用户信息需求与文化需求。【创新/局限】创新档案数据开发利用理论,推动档案数据共建共享与价值实现,未来需要强化实证分析。

    2023年06期 v.41;No.382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 任务类型对研究生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

    曹树金;卓伊玲;李睿婧;许晴;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究研究生群体在多维度组合任务类型下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特征。【方法/过程】研究设计了任务不确定性、任务结构、任务目标清晰度不同的5种任务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录屏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结果/结论】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发现,任务类型对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中的任务完成时间、查询式个数、平均查询长度、主要查询方式、查询复杂度等14个行为变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据此可为学术信息搜寻系统的服务优化,以及基于用户行为分析识别用户任务的行为数据选择提供一定参考。【创新/局限】研究设计多维度组合任务类型以探究对研究生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究该问题,但研究样本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增加研究样本的规模和代表性并更全面深入探究学术信息搜寻系统任务识别体系的构建。

    2023年06期 v.41;No.382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理论研究

  • 基于元分析的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刘俊晓;李爽;解崟崟;

    【目的/意义】文章对现有研究中各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和证实,一方面能够为不持续使用行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为社交媒体运营商优化服务策略、减少消极影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使用元分析方法,从77篇相关实证研究中,提取87个效应值进行效应值计算、发表偏倚检验、异质性检验、整体效应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等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情感因素中的社交媒体倦怠和态度因素中的不满意与不持续使用行为呈强相关关系,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同样是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社交媒体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会受性别、年龄、隐私关注和信息过载的调节。【创新/局限】使用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用户不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强度,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结论差异进行了证实。但部分高质量文献由于没有相关可用数据被排除在外,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全面性。

    2023年06期 v.41;No.382 29-3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基于区块链的疫苗信息化溯源体系研究

    熊励;谢雨初;陈楠;

    【目的/意义】疫苗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屏障,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同时也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但仍面临疫苗可信溯源、疫苗犹豫等关键难题,需进一步加强疫苗信息化溯源体系建设。【方法/过程】基于区块链技术理论研究,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针对性地设计了疫苗流通到接种全周期的区块链追溯机制,进一步设计了疫苗流通管理的联盟链网络结构,并提出了疫苗接种信息链式管理模式,最后基于FISCO BCOS框架对溯源体系进行了实现。【结果/结论】结果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同时研究成果有利于切实维护疫苗流通接种秩序,辅助疫苗管理的监管决策,增强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任,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创新/局限】区块链技术赋能于疫苗管理,实现了疫苗信息的正向存证追踪与反向溯源监管,并推动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疫苗信息化溯源场景应用。

    2023年06期 v.41;No.382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 企业用户标准情报需求层次体系构建研究

    彭国超;刘婕;伍珂;张明英;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标准情报需求的研究仅局限于标准文献需求的分析,对用户标准情报需求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利于标准情报服务整体规划。本研究深刻分析了企业用户对标准情报的需求,并构建了需求层次体系。【方法/过程】本研究以企业用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基于KANO模型和Better-Worse系数进行分析,划分了企业用户标准情报需求类型和层次。此外,根据领导型企业和追随型企业的需求差异分析其动机。最后,根据企业需求层次,结合需求内容和需求动机,构建了企业用户需求层次体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标准情报服务需求可划分为必备型、期望型和魅力型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基本要求、工作支撑和技术创新三个层次的动机,以及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和智库服务三个层次的服务内容。【创新/局限】本研究将KANO模型运用于企业用户的标准情报需求分析中,并首次提出了标准情报需求层次体系。

    2023年06期 v.41;No.38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基于用户体验的个人数字信息保存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蒋冠;杨曈;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对个人数字信息保存平台性能的实际需求,提出平台设计开发的最优化理念,为服务商开发与完善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采用自下而上的编码方式提取、归纳出用于评价个人数字信息保存平台的具体指标,经用户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SPSSUA数据分析工具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结论】基于用户视角的个人数字信息保存平台可用性评价8个一级指标包括安全性、包容性、经济性、易用性、时限性、灵活性和效率、交互性、美观度(权重由高至低排列)与25个二级指标,其中“保存”特征的相关指标权重值较高。【创新/局限】将“可用性”概念引入个人数字信息保存平台研究,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类型平台可用性评价存在区别,是对已有可用性一般原则的丰富与发展。本研究在细化用户与平台类型上存在一定局限。

    2023年06期 v.41;No.382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高校思政舆情应对:管理、引导、教育三维体系建构

    潘懿;

    【目的/意义】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事件发展呈现突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传统的应对方法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方法/过程】本文结合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出高校思政舆情应对的三维体系建构,全方位阐释高校思政与舆情管理、引导、教育融合的全过程。【结果/结论】高校思政舆情应对的三维体系能够实现舆情管理、引导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保障高校思政舆情应对的时度效。【创新/局限】提出高校思政舆情管理、引导、教育三维体系,基于数据驱动视角详细阐述高校思政工作与舆情管理、引导融合的微观过程,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视角。

    2023年06期 v.41;No.38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 融合动态泊松网络与关系强度Deffuant模型的舆情演化研究

    肖毅;薛晓斐;易明;肖明;

    【目的/意义】研究泊松网络的拓扑结构与舆情演化的内生性关系,将连接的关系强度作为控制因素考察对二者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理解舆情演化的内在机制。【方法/过程】在观点动力学Deffuan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关系强度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学模型,探讨在演化过程中舆情与网络结构的相互影响。采用ABM研究范式,在基于Java的Repast平台构建加权泊松网络,跟踪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仿真实验结果并分析演化过程。【结果/结论】有界信任范围对观点簇数量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由关系强度和观点值触发的网络结构之动态变化不会对舆情演化的最终结果造成颠覆性影响,仅仅改变其演化的速度和节奏。【创新/局限】从关系强度视角构建了动态泊松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舆情演化的结果。对个体和舆情网络刻画的不够充分,可以融入个体异质性(心理、记忆等方面)、意见领袖、社团结构等因素,提升与现实网络的拟合度。

    2023年06期 v.41;No.382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 在线健康社区与短视频融合的微知识共享模式研究

    王春刚;张许歌;王俭;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社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式,研究在线健康社区与短视频融合的微知识共享模式,有助于在线健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用户提供健康知识。【方法/过程】本研究在回顾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健康类短视频等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在线健康社区和短视频融合的契合点,并构建在线健康社区和短视频融合的微知识共享模式。【结果/结论】在线健康社区和短视频融合的微知识共享模式包括知识变现模式、微知识管理模式、沉浸体验模式和社群化传播模式。【创新/局限】本文从短视频视角探索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享的新模式。

    2023年06期 v.41;No.382 79-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融合房东生成内容与房客生成内容的共享住宿平台信息服务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翟姗姗;郭致怡;查思羽;叶飞;张亚男;

    【目的/意义】探索房东生成内容和房客生成内容对共享住宿平台信息服务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以深化文本资源在共享住宿平台的应用价值,为共享住宿平台及其参与者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文本资源视角下共享住宿平台信息服务的价值共创模式,并通过爱彼迎平台北京市的15 046条房东生成内容和171 893条房客生成内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房东生成内容和房客生成内容的数量正向影响共享住宿平台的信息服务价值共创,两类文本资源的相似度显著正向影响着共享住宿平台的信息服务价值共创。【创新/局限】从文本资源角度探讨共享住宿平台信息服务的价值共创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仅选取了爱彼迎平台北京市的数据,未来可以将对文本资源价值的研究拓展至不同地区的数据以及不同类型的平台。

    2023年06期 v.41;No.382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业务研究

  • 基于DySAT模型的时序动态技术融合预测——以中国5G通信领域为例

    许杰;刘俊康;王崇锋;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5G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将有更多的技术与其发生技术融合,提前预测技术融合趋势对国家政策布局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DySAT模型,引入时间维度信息建立时序动态技术融合预测框架,对中国5G通信领域进行技术融合预测。【结果/结论】基于DySAT模型的时序动态技术融合预测框架可以提高技术融合预测性能,在长期与短期中均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对5G通信领域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预测结果显示,5G通信领域中的技术融合主要涉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以及智慧教育三大方向。【创新/局限】从不同时间段的网络中提取结构特征并且进行特征聚合,将先前时刻的网络作为网络序列进行技术融合预测,弥补了过往研究中未考虑网络演变过程的不足。

    2023年06期 v.41;No.382 94-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MOA框架下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前因组态研究

    魏华;胡桂成;高劲松;

    【目的/意义】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已成为健康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探究驱动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不同前因要素组合,可以为有效发挥健康信息资源在个人健康管理与决策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借鉴MOA(动机-机会-能力)模型分析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动机、机会、能力多维要素与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效应。【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单一动机、机会或能力要素难以构成用户健康信息采纳的必要条件;存在多条触发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三类模式,即信息质量核心驱动型、健康素养支持下自我提升驱动型和自我效能支持下健康意识驱动型。【创新/局限】本文用组态思维分析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构型,深化了对信息采纳行为前因要素联动效应的认知,丰富了信息采纳行为的研究视角。

    2023年06期 v.41;No.382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错失焦虑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风险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基于混合方法的实证

    陈明红;麦洁雯;

    【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们常常因害怕错过重要的健康风险信息而产生焦虑心理,揭示突发事件健康风险信息错失焦虑形成机制及对搜寻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理论体系,为优化健康信息搜寻服务及用户搜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SSO模型为理论框架,以个人、信息和环境三方面因素为压力源,以错失焦虑为压力状态,以健康风险信息搜寻为行为结果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搜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错失焦虑受到事件关注度、神经质人格、信息选择多样性、社会比较倾向等多因素影响,并对健康风险信息主动和被动搜寻行为均具有推动作用。【创新/局限】研究各影响因素对健康风险信息搜寻行为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机制,结论更具科学性,但样本多样性与影响因素全面性方面有待改进。

    2023年06期 v.41;No.382 113-12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中个人信息的处理困境及治理对策

    陈祥玲;胡峰;

    【目的/意义】国家是最大的个人信息处理者。本文剖析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处理个人信息的合规应然义务和具体实践,旨在指引其合规地处理个人信息,提高隐私保护水平。【方法/过程】通过调研137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对其进行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编码,并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35个副范畴、9个主范畴,具体从告知内容、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权益保障3个维度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个人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扫描。【结果/结论】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因应对策:增强告知处理个人信息内容的合规性;加强平台的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保障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创新/局限】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个人信息处理困境,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但对政府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描述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3年06期 v.41;No.382 125-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数据治理路径与对策

    王洪梅;

    【目的/意义】明确基础教育数据治理的目标、方法、路径和对策,提升基础教育数据治理水平。【方法/过程】分析智能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数据的来源、形式与特点,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级的基础教育数据治理目标与方法,研究不同层级基础教育数据的治理路径与对策。【结果/结论】宏观的基础教育数据治理应当以标准规范的制定为主要方法;中观的基础教育数据治理应当对数据的获取、处理、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微观的基础教育数据治理使用数据元数据治理、数据模型治理、数据清洗、安全性治理等技术手段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数据治理;协同提效,共同促进教育数据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局限】将基础教育数据的治理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别分析论证了各层级基础教育数据治理的目标、方法、路径与对策,提出了具备实践性的基础数据治理具体方案。实践分析集中在微观层面,中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尚存在不足。

    2023年06期 v.41;No.382 136-14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资助效应实证研究

    俞寅天;蒋智慧;曹高辉;

    【目的/意义】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双重差分法总结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在多维度取得的资助成效,为我国英文期刊建设及未来相关资助项目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以2011-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为数据来源,使用双重差分法系统探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的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吸引力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撤销资助后的影响情况,同时分析不同资助水平所产生的资助效应差异。【结果/结论】资助计划实施对部分期刊影响力提升效果并不明显,而资助计划实施与期刊吸引力之间存在部分因果联系。【创新/局限】将双重差分法引入期刊政策分析来探究在多维度上的资助成效。后续可研究期刊政策对不同学科之间资助效果的差异。

    2023年06期 v.41;No.382 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SOR视角下短视频用户间歇性中辍意愿的实证研究

    甘春梅;明昕宇;

    【目的/意义】探讨短视频用户产生间歇性中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构建短视频用户间歇性中辍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在线问卷搜集289份有效样本,利用PLS-SE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倦怠和心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短视频用户的间歇性中辍意愿;系统功能过载与信息过载显著正向影响倦怠;而社交过载则对倦怠不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处于高倦怠、高心流水平的用户的间歇性中辍意愿显著高于处于低心流、低倦怠水平的用户;而高倦怠水平或高心流水平的用户拥有较高的间歇性中辍意愿。【创新/局限】阐释心流体验对短视频用户间歇性中辍的影响,并揭示不同类型用户的行为差异;未来可进一步丰富社交媒体用户间歇性中辍的相关研究。

    2023年06期 v.41;No.382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面向区域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李剑;尤伟光;林静;

    【目的/意义】面向区域创新及知识产权治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创新的全新视角,研究运用平衡计分法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战略,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从而针对性地设计一套具有三级指标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为实证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具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综合评价。【结果/结论】研究构建了由信息服务资源、信息服务内容、馆员素质与信息服务效果四方面指标组成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以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连接,为各高校图书馆提升面向区域创新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绩效提供实践思路。【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区域创新视角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绩效评价体系。

    2023年06期 v.41;No.382 161-16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 元宇宙场域下用户—知识—场景重构的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与发展对策研究

    常立民;

    【目的/意义】元宇宙场域具有现实世界无法比拟的优势,探索元宇宙图书馆中用户、知识与场景的建构与运行能够为图书馆服务机制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对元宇宙图书馆的使命与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技术、用户、知识与场景的重构过程与运行关系进行逻辑分析。【结果/结论】元宇宙场域下,用户、知识、场景成为元宇宙图书馆服务机制的平行构成要素,并在元宇宙场域下被重新定义和塑造,相互之间形成驱动-交互-生产-体验、参与-体验-建构、调用-发展等共生关系,推进图书馆用户参与建构、知识组织与生产、场景服务等服务机制的创新,并从思想观念转变、职能机构改革、运行过程重组、服务实践以点带面、向外拓展五个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对策。【创新/局限】明确提出元宇宙图书馆中用户、知识与场景的共生关系,并以此创新用户参与建构机制、知识组织与生产机制、场景服务机制,但创新机制的实践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验证。

    2023年06期 v.41;No.382 17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综述

  • 基于LDA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题热度与演化分析

    张柳;王慧;相甍甍;

    【目的/意义】挖掘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题,进行主题热度及演化分析,以拓宽学科交叉研究背景,推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法/过程】以WOS和CNKI数据库为文献分析数据来源,基于LDA模型对不同时间窗口的文献进行主题挖掘,引入支持度确定主题热度,采用DSSM算法计算主题相似度,进一步确定主题演化路径。【结果/结论】主题热度上,国内侧重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管理,国外则侧重于医疗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与解决;主题演化上,国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主题关联度更高,而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延续性更强。【创新/局限】科学地展示出主题间演化路径及强度变化趋势,以可视化分析的角度更直观地对比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异同关系,但定量研究相对不足。

    2023年06期 v.41;No.382 18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