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宇;葛宝山;
【目的/意义】为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新创企业如何通过创业学习将知识资源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方法/过程】本文研究知识资源整合对创业学习的作用,并实证研究创业导向的不同因素在二者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知识资源整合有利于新创企业的创业学习;创新和战略行动在知识资源整合与创业学习的关系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而风险行动没有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310 14-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石密;时勘;刘建准;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存在的视角,详细讨论了在信息不确定情境下信息发送者身份、目标受众的社会存在与信息传播意向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相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启示。【方法/过程】采用2(信息发送者身份场域:线上vs.线下)×2(身份高低:一般vs.较高)(n=185)实验与问卷相结合的研究设计。【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不论信息发送者是线下身份还是线上身份,身份越高,其推送的信息被目标受众传播的意向就越高;同等身份的线下信息发送者与线上信息发送者相比,会让目标受众产生更强的社会存在感;信息发送者的身份越高,目标受众的社会存在感越强,社会存在是信息发送者身份影响目标受众不确定信息传播意向的重要中介变量。
2017年06期 v.35;No.310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宋振超;
【目的/意义】不断改善和提高信息提供商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需求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资源诉求。【方法/过程】基于网络信息用户主观以及客观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建立了评价网络信息提供商的评价指标,对其产生的四种使用评价心理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此评价模型为网络信息提供商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其又好又快地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指导理论。
2017年06期 v.35;No.31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 曾群;程晓;周小渝;刘春年;
【目的/意义】在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网民、媒体、政府等主体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方法/过程】本文将舆情信息质量看作二阶反映式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双路径模型,利用PLS结构方程建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作为中枢路径的舆情信息质量及作为边缘路径的媒体干预和政府引导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以及受众的态度如何进一步影响受众的舆情传播行为,并结合舆情传播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社交网络上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干预加速网络舆情的扩散,政府引导则能起到平息舆情或引导舆情良性发展的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310 29-3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 肖欣伟;王晨;张凤荣;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为高校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服务。【方法/过程】文章在对大数据相关应用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了大数据相关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用中的优势,并设计出基于大数据的学科服务平台方案。该方案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架构上,通过增加移动通信服务系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来方便信息获取。【结果/结论】通过在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实施,表明文章提出的学科服务平台具有很好的可用性。
2017年06期 v.35;No.31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王欣;张冬梅;
【目的/意义】本文针对传统知识集成模型无法识别用户个性化知识及共性知识等问题,应用情境感知理论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情境知识集成模型,为用户推送所需个性化及共性知识。【方法/过程】通过构建静态、动态情境知识模型,首先描绘用户个性化知识与共性知识;然后绘制用户知识需求曲线,识别个性化与共性知识;最后利用RSS为用户推送所需知识文档。【结果/结论】通过四项评价指标与用户知识需求曲线可以看出,利用情景知识集成模型可以获取用户各层次知识需求,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智能化地预测与推送用户所需的个性化知识与共性知识。
2017年06期 v.35;No.31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 胡媛;韦肖莹;王灿;
【目的/意义】社会网络环境下,微博作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平台,其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微博客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建立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有助于人们获取有效信息。【方法/过程】本文从信源可信度与信息质量的双路径视角,构建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体系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得出各项指标对微博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及总体模糊评价,为微博信息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5;No.31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张旭;
【目的/意义】任何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就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方法/过程】在梳理思想市场理论的基础上,从信息的获取、思想产品的提供、资政建言几个维度,分析了圈层结构下中国智库的优势与忧思。【结果/结论】作为思想市场上的供给主体,现代化智库的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时,又要警惕我国智库思想市场"完全市场化路线",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标准与定位有准确地把握和清晰地认识,做好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顶层设计,使新型智库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17年06期 v.35;No.31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陈建华;张彤;张雪;
【目的/意义】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员工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舆情管理机构必须创新舆情管理机制以适应新形式变化、进一步采取应对策略以提高舆情管控效果。【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了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机制,从管理过程和信息生态系统机制融合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本文为移动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实践层面的舆情应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017年06期 v.35;No.31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李根强;罗艳艳;臧学莲;
【目的/意义】从复杂网络视角,对有界信任模型中的DW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社会关系强度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分析网络社群舆情的观点演化机制,以期为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指导。【方法/过程】运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信任阈值、观点开放度、关系强度对舆情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作用。【结果/结论】随着信任阈值的增大,个体间观点经过不断交互而生成的观点簇数量逐渐减少,个体观点的聚合速度逐渐加快;随着群体从保守型转变为开放型,个体观点经过不断交互而生成的观点簇数量逐渐减少,个体观点簇聚合速度逐渐加快;强关系更利于网络社群舆情观点的快速聚合,且观点聚合达到稳态时的观点数量和观点分布方差均小于弱关系环境中。
2017年06期 v.35;No.310 63-6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 刘书孟;郑彦宁;
【目的/意义】企业科技规划是指导企业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一个企业技术发展布局、技术资源分配和科技体制调整等具有重要影响。【方法/过程】本文结合企业科技规划特点、工作流程和研究内容,采用专家访谈法,从需求程度、情报来源和需求内容等方面,分析了企业科技规划技术竞争情报需求特征,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结论】为促进企业科技规划技术竞争情报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2017年06期 v.35;No.310 69-7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张超星;谭宗颖;朱相丽;万昊;
【目的/意义】更好地利用web of science中提供的作者关键词及增补关键词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情报分析结果。【方法/过程】利用情报工作中的常用分析工具对比了作者关键词、增补关键词及两者结合的关键词所产生的分析结果的异同及其与实证领域发展特点的吻合程度。【结果/结论】给出了不同情报分析目的下选择合适关键词类别的相关建议。
2017年06期 v.35;No.310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 万克文;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普及对使用者隐私防护带来新的挑战,研究使用者的社交平台行动和隐私感知联系能够指导其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模型和CRITIC决策模型,探究使用者社交平台的网络操作和使用者隐私量值的关联。并通过时下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模式,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作为调研目标,得到使用者的真实信息构建隐私量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本文分析了隐私参量结果和注册时间、粉丝数目、关注程度、好友数目、微博数量以及性别因子之间的关联,说明了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状况和使用者行为的关系,论证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2017年06期 v.35;No.31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刘凤琴;陈晶;董颖;屠宏庆;李云革;
【目的/意义】P2P技术作为2000年前后一项重要的技术热点,近20年的发展,其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广泛度都获得极大提高,对无线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方法/过程】以INNOGRAPHY平台为数据源,对P2P技术国际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分布、地区分部、技术热点主题,以及专利强度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结果/结论】随着P2P技术在无线网络和计算领域应用日趋成熟,其技术热度正在褪去,其专利申请数量近三年呈下降趋势,亟待新的研究热点出现;中国公司在P2P技术上仍属于跟随者,无论资源还是技术实力都有所欠缺,需转换策略,向技术实力型专利权人过渡。
2017年06期 v.35;No.310 86-8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 赵庆龄;王彤;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进行变革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方法/过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深入理解"互联网+"六大特征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将知识协同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结果 /结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2017年06期 v.35;No.310 90-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 张洪杰;郭小平;
【目的/意义】加强信息素养培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分析,以及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导向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结果/结论】应用现代技术把资源、馆员、服务协同嵌入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中,以师生为中心,强调资源、教学、科研,以及师生、馆员的密切交互,是一种迅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7年06期 v.35;No.31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顾东晓;李培培;杨雪洁;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网上在线预约挂号系统应运而生,系统用户的爽约行为日益明显,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方法/过程】在TRA、TPB和TA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用户的爽约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冲突性感知、爽约成本预期、健康状况感知、遗忘因素等直接影响用户爽约倾向;医生名誉感知、气候适宜性感知、信息支持感知、交通便利性感知等直接影响爽约行为;用户爽约倾向正向影响爽约行为;预约提前期间接影响用户爽约行为;系统熟练度感知对用户爽约倾向的影响不显著。
2017年06期 v.35;No.310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翟军;翁丹玉;袁长峰;林岩;
【目的/意义】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归纳总结英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的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等数据开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梳理英国政府NII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介绍其管理框架和体系结构,分析NII建设的主要成果——NII数据集的主题分布和未发布数据的原因,最后总结对我国的启示。【结果/结论】NII是英国开放数据国家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在政策保障、国际合作、公众参与、需求驱动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2017年06期 v.35;No.310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 陈研;
【目的/意义】大数据、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实现对各类资源高效整合。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育的广泛学习模式和基本要求。【方法/过程】利用Agent智能体来搭建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个性化、协作化能力。阐述了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详细论述多Agent建模型的构建过程。【结果/结论】提出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和评价方法,为网络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有效机制提供了理论保证和实验依据。实验证明该平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实用能力,所提出方案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2017年06期 v.35;No.310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郝若扬;
【目的/意义】谷歌学术近年提出的h5指数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h5指数的本质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差异,对于发展和完善学术计量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过程】对比分析了2016年89种英文期刊的h5指数及其对应的JCR影响因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5年总载文量与h5指数的关联,并探讨了h5核心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和引用频次分布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h5指数与影响因子和5年总载文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前3-4年发表的论文对于h5指数的贡献最为显著。h5指数能够兼顾影响因子和5年总载文量,并能克服影响因子的一些局限性,使其能够更合理、更客观地评价不同学科专业的期刊。
2017年06期 v.35;No.310 120-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 吴尤可;瞿辉;
【目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谣言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如何快速、准确地追溯谣言散播的源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交网络技术这一新的视角对谣言源头进行追溯,提出了最大相似法来对疑似源头节点进行检查,从而找到最终的谣言源头,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基于对追溯技术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谣言传播及追溯谣言的对策,为政府的谣言控制决策和源头追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建议。
2017年06期 v.35;No.310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许海云;董坤;刘昊;郑颖;茹丽洁;
【目的/意义】通过异构网络的多模关系分析可以整合更多的主题关联关系,从而提高学科交叉主题识别的准确度。【方法/过程】系统调研了已有的2-模异构网络的社区识别方法,将2-模网络社区直接识别分为投影方法、非投影方法、扩展的多模网络分析和超网络分析,并对比这些已有方法在学科交叉主题识别中的优劣。在此基础上选择对应分析作为2-模网络社区识别方法,对情报学的学科交叉主题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结论】对应分析作为一种2-模关系分析方法可直接识别异构网络的学科交叉主题,并保证更少的信息遗漏。
2017年06期 v.35;No.310 130-13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 魏伟;郭崇慧;唐琳;陈静锋;
【目的/意义】文献挖掘是文本挖掘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献挖掘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首先在文献挖掘过程中引入知识元概念,提出了一套基于知识元的文献挖掘处理模式。其次针对海关贸易档案文献资料,提出了一种五元组结构的知识元表示方法,并用领域知识元本体进行领域知识元间的组合链接。同时针对期刊文献资料,提出了五类知识元共同表示一篇期刊文献的知识元表示方法。最后以"粤海关"相关贸易档案文献资料和中文期刊文献资料为例,运用所提方法进行知识元的抽取和表示,在知识元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元间的组合链接进而实现快速精确的领域知识挖掘。【结果/结论】基于知识元的文献挖掘模型,能够增强文献挖掘过程的可重复操作性并提高挖掘成果的可重复利用性。
2017年06期 v.35;No.310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 闫超栋;马静;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研究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信息化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等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QAP方法,研究分析了我国各省信息化空间关联的演变趋势、依存程度及相互效应。【结果/结论】中国信息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不均衡性,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区域差异逐步缩小;考察期内我国省际信息化空间关联日益密切,相互影响逐步增强;江苏、上海、北京等省份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贵州、广西、西藏等省份则扮演边缘行动者角色;块模型分析表明,我国信息化空间关联存在"小群体"和"俱乐部"现象;QAP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及创新能力等对信息化空间关联有促进作用,而城镇化与开放程度暂表现为一定的负向影响。
2017年06期 v.35;No.310 14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 娄策群;江彦;娄冬;
【目的/意义】针对出版转制对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的影响,提出基于出版转制的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提升策略,对出版转制环境下提升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优化学术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在界定学术生态链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学术生态链概念模型和基于出版的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模型,分析出版转制对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的影响,从政府、出版机构、作者和用户四个方面提出基于出版转制的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提升策略。【结果/结论】学术生态链是指学术信息人为实现学术信息流转而形成的链式依存关系。出版转制使学术信息流转内容多样,部分质量下降,速度变快,广度缩小。为了提高学术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应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督与支持作用、提升出版机构的经营理念和竞争能力、强化作者的自律意识和创新精神、改进信息用户的消费观念和择优方法。
2017年06期 v.35;No.310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