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基于政策文本的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分析

    黄迪;查梦娟;

    【目的/意义】为了解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的基本情况,并给出针对性建议,优化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体系。【方法/过程】利用统计整理、主题分类等方法分析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相关的政策文本,厘清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针对当前我国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政府治理体系问题,提出优化顶层管理职能结构,加强政策针对性和权威性以及完善政策体系的建议。

    2019年05期 v.37;No.33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4K]
  • 中国科技评价研究态势与推进策略

    赵蓉英;王旭;王建品;亓永康;

    【目的/意义】分析30年来我国科技评价研究态势,对相关学者把握科技评价研究前沿、更好地从事科技评价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数据定量加工和主题定性判断与选择,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30年来我国科技评价研究论文题录数据和读秀数据库收录的170本著作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30年来科技评价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我国科技评价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评价研究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文章提出加强科技评价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创新、加强科技评价立法工作、完善学科分类和指标差异化的科技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科技评价机构、加强科技评价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科技评价推进策略。

    2019年05期 v.37;No.33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2K]

理论研究

  • 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品牌信息数据集模型研究

    肖丽平;胡春;王学东;

    【目的/意义】农业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化需要大数据来驱动。在大数据环境下,要塑造农业品牌、促使农业产业升级,需要构建农业品牌信息数据集。如何构建农业品牌信息数据集模型,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是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什么是农业品牌信息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品牌信息数据集的四个构成维度,并利用这四个维度结合农业品牌的内涵特征和农业品牌用户的信息需求构建了农业品牌信息数据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构建四种信息数据集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大数据环境下农业品牌化的信息服务问题,有助于培植优秀农业品牌,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2019年05期 v.37;No.33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7K]
  • 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数字期刊服务推送研究

    张继东;王蓉;

    【目的/意义】数字期刊阅读在移动网络的推动下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群体必不可少的活动,分析数字期刊服务中的用户行为能够掌握用户阅读倾向,提高推送精确度。从用户行为感知的角度出发根据用户信息分析用户行为轨迹,搭建推送模型,结合推荐算法和用户行为预测模型,实现数字期刊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方法/过程】本文使用聚类算法和加权二部图算法计算用户相似度、寻找用户邻居簇,进而预测用户对数字期刊的评分,基于加权Markov模型预测用户模型,生成数字期刊推送结果。【结果/结论】利用用户行为感知技术对数字期刊服务推送提出了基本的研究理论框架,依照推荐算法设计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增强用户信赖感,提高用户对数字期刊阅读的满意度。

    2019年05期 v.37;No.333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4K]
  •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变革模式研究

    陈秋尧;王克平;车尧;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亟需进行深入变革,以突破传统竞争情报的局限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通过对传统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与"互联网+"背景下竞争情报工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流程中收集、分析、传播三个环节的变革模式。【结果/结论】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竞争情报未来变化发展方向,为新形势下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2019年05期 v.37;No.33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0K]
  • 我国情报学和传播学领域大数据研究探析

    苏玲;娄策群;

    【目的/意义】探索学科交叉背景下学科之间的理论方法借鉴的原理,为不同学科研究过程中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社会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关键词网络图,并进行网络图的密度和关键词的中心度分析,比较大数据在情报学和传播学领域下的研究热点的异同并浅析原因【结果/结论】情报学和传播学领域在大数据主题下的研究存在部分关注点的重合,但是在具体的理论和方法的切入上有所差异,而这与学科本身概况,以及所处的外部社会宏观和微观环境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学科范畴限定于信息科学,较为具体,研究内容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对异同的成因分析较为宏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2019年05期 v.37;No.333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5K]
  •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内外部竞争情报体系及其运作流程分析——基于信息和关系视角

    毋江波;李常洪;

    【目的/意义】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日渐丰富完善,促使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由横向的产业层面扩展到了纵向的供应链层面,在供应链所代表的供需协同和合作的新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内容体系和运作流程必然要求纳入供应链合作维度的新内容。【方法/过程】本文以国内外供应链、企业竞争情报及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企业为中心,在企业供应链环境下,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整合提炼出了企业竞争情报的两个重要维度——信息和关系,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展开研究。【结果/结论】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在横向产业竞争和纵向供应链合作构成的二维竞合关系之中,构建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竞争情报体系及其基本运作模型,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运作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性研究框架。

    2019年05期 v.37;No.333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5K]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王冲;

    【目的/意义】作为科技创新主导力量的高校科技人才,是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研究以吉林高校为例,针对影响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财政投入、劳动报酬和研究环境等五类影响因素,借助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对各影响因素与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关联度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建立多元引才机制、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规范人才流动管理五个方面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对吉林高校科技人才流动失序问题的解决。

    2019年05期 v.37;No.33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5K]
  •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研究

    杨艺;朱翠明;王霞;

    【目的/意义】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走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结果/结论】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措施,指导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019年05期 v.37;No.33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9K]

业务研究

  • 信息觅食视角的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特征研究

    袁红;杨婧;

    【目的/意义】网络的发展使学术信息的获取行为发生了改变,学术信息搜索是典型的探索式搜索,运用信息觅食理论分析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已成为搜索行为特征研究的新角度。【方法/过程】从信息觅食视角构建了学术数据库搜索行为模型,通过设计特定主题的学术搜索任务开展实验,录屏记录用户的信息斑块选择、菜单选择、信息线索识别等行为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学术信息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特征。【结果/结论】中文学术数据库是学术信息搜索的首选信息斑块,相关文献变少导致数据库斑块切换。主题、篇名和关键词是常见的搜索途径,三者之间的转移也最常见。用户根据标题、摘要和全文判断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序化信息、视觉信息和文献引用是能够有效识别的信息线索。搜索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019年05期 v.37;No.333 58-6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7K]
  • 一种文本挖掘和文献计量的科技论文评估方法

    王莉军;姚长青;刘志辉;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估科技论文的质量。【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和文献计量的科技论文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论文的引用频率计算得到训练论文的质量,其次分别使用LSI和LDA方法来计算新论文和训练论文之间的相似度,设计论文质量评估算法,根据训练论文的质量和论文间的相似度加权计算得到新论文的质量评价值。【结果/结论】在涉及多主题和单一主题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包含多个主题的论文集,其计算出来的论文质量值真实有效。

    2019年05期 v.37;No.33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6K]
  • 基于学术能力及合作关系网络的学者推荐研究

    熊回香;杨雪萍;蒋武轩;马亮;

    【目的/意义】根据学者当前的科研需求基于学术能力与合作关系网络为其推荐潜在合作学者,有利于增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科研发展。【方法/过程】从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合作关系网络两个维度构建推荐模型,通过相关学者的学术能力挖掘候选推荐学者的知识覆盖度,根据历史合作关系网络挖掘合作质量,综合计算在这两个层面的推荐值实现合作学者推荐。最终以百度学术学者主页数据进行实证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结果/结论】将学者当前科研任务的合作需求加入到推荐模型中构建多维推荐技术,符合科研用户需求,推动学术的交流合作,模型具有较好地应用性。

    2019年05期 v.37;No.333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1K]
  • 国际视野下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研究的科学计量分析

    杨正;田进;

    【目的/意义】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是一个全球化的政府组织行为,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科学计量分析为我国进一步的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图鉴。【方法/过程】利用R语言具备的BIBLIOMETRIX工具包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政府数据利用主题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维度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地域特征、研究方向、作者分布特征以及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术语坐标图。【结果/结论】美国、荷兰成为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研究领域的重要国家,该领域的国际研究聚焦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国际合作稀少,不利于数据开放共享。研究热点聚焦政府数据开放的应用设计和政府数据的深化应用以及政府大数据分析的视角、政府利用大数据的研习等,我国未来研究应规范政府数据的再利用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创两个维度。

    2019年05期 v.37;No.333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4K]
  • 基于人类动力学的社会化问答社区优秀贡献者行为研究——以“知乎”为例

    沈洪洲;史俊鹏;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中的优秀贡献者能够经常性地提供优质的回答内容,对社区回答内容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对社区中优秀贡献者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知乎"社区为例,通过爬虫采集社区上"优秀回答者"问题回答相关的行为数据,综合运用人类动力学的理论及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结论】"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行为不是一个随机事件,而是一个时间间隔分布满足胖尾特征的幂律分布;其他用户对回答内容的点赞会对"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兴趣产生更大的激励影响,进而可以减小"优秀回答者"连续两次回答问题的时间间隔;基于兴趣的人类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优秀回答者"回答问题的行为特征。

    2019年05期 v.37;No.333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7K]
  •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网络舆情危机等级预测模型

    杨静;邹梅;黄微;

    【目的/意义】本文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构建网络舆情危机等级预测模型,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对网络舆情主体、客体与媒体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构建网络舆情危机等级预测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并完成了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训练。【结果/结论】本文以"教科书式老赖"为例,结合动态贝叶斯网络对其属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19年05期 v.37;No.33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8K]
  • 移动环境下微博舆情信息传播网络结构研究

    霍明奎;竺佳琪;赵丹;

    【目的/意义】网民使用移动终端技术工具参与舆情传播已经成为趋势,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加强移动终端环境下微博舆情管理是政府和微博平台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新浪微博"足球世界杯"热点话题为例,采用编程方式接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获取数据,使用Gephi等社会网络工具进行可视化,最终对移动终端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移动终端环境下微博舆情传播机理、规律和网络结构,能够使管控主体对微博舆情传播有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为舆情管理法律规制、制度建设提供指引,为微博用户文化道德培育提供指导。

    2019年05期 v.37;No.333 98-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0K]
  • 基于数据可视化的现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特征研究

    孙振嘉;崔浩男;

    【目的/意义】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我国现行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方法/过程】通过词频统计、定性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施行日期、公布部门、所属类别等特征进行量化研究和交叉分析。【结果/结论】现行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具有实际操作性、环境依存性、地域差异性、经济共生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深度驱动、实践驱动、平衡驱动、广度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19年05期 v.37;No.333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6K]
  • 语义检索模型中的词元扩展算法研究

    赵文娟;刘忠宝;郭慧;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是基于关键词匹配的信息推送,该方法容易出现漏检和误检的情况。语义检索通过语义分析获得用户真正的检索意图,实现精准检索。【方法/过程】本文在对语义检索的原理和模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概念树模型的词元扩展算法,通过对词元的语义相似性、语义相关性进行计算,得出词元的语义关联度,关联度超过一定阈值的词元的集合即为扩展后的词元集。【结果/结论】该方法既考虑了具有继承关系的词元间的语义相似性,也考虑了具有相同属性词元间的语义关联度,结论更具参考价值。

    2019年05期 v.37;No.333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0K]
  • 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陈培友;侯甜甜;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网络舆情升级为社交网络舆情,舆情风险预警难度进一步增大,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舆情预警新方法对于舆情风险导控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在对社交网络舆情自身特点及其风险预警相关主体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包含多主体影响因素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体系,并综合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与灰色模糊评价法构建基于ANP—灰色模糊的社交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模型,继而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事件的风险预警等级介于严重和特别严重之间,存在较大的舆情风险,采用此方法能够实现社交网络舆情风险的有效预警,从而较好地说明了该预警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019年05期 v.37;No.333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7K]

博士论坛

  • 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

    宋小康;朱庆华;赵宇翔;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情包的文字注释能够正向影响用户对交流信息的感知易懂性以及用户的感知愉悦性;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用户的感知易懂性、社会临场感、感知愉悦性能够正向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表情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2019年05期 v.37;No.333 121-12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1K]
  • 公共事件意见领袖的认知相符与失调研究

    王晓;李纲;马超;

    【目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比意见领袖在特定事件和该事件之外的常规状态的发文中所揭示出其看法角度的一致或变动,洞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在认知状态。【方法/过程】借鉴社会心理学的认知相符和认知失调理论,由k_means聚类得到评论主题和评价对象,以此为看法角度的两个层面进行观测,对比意见领袖的事件相关发文和其他常规发文中存在的异同。【结果/结论】我们发现,意见领袖在评论主题中保持了较高水平的一致性,而在评价对象中整体而言的一致性之外,还存在有部分侧重排序中因失调产生的改变。

    2019年05期 v.37;No.333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1K]
  •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突发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情感识别研究

    金占勇;田亚鹏;白莽;

    【目的/意义】为推动深度学习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突发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情感识别效率。【方法/过程】基于OCC模型建立了突发自然灾害网络舆情情感规则,并由word2vec构建文本向量作为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的初始输入,对其训练得到突发灾害事件网络舆情多情感识别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对比试验发现,OCC情感规则能够提升情感识别模型的正确率,基于LSTM和word2vec的突发灾害事件网络舆情情感识别模型在情感识别效果上优于TF-IDF文本向量化方法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传统的机器学习方式(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分类算法结果。

    2019年05期 v.37;No.333 142-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6K]
  • 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质量对消费者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

    徐嘉徽;李全喜;张健;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信息视角下共享服务平台消费者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共享经济背景下消费信息行为研究提供新视角,并在实践层面为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质量管理和提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已有的文献构建消费者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225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PLS-SEM)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信息质量、平台可信度和个体特征都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反应,且平台信息质量的影响大于平台可信度的影响,认知反应进一步显著正向影响共享服务平台用户信息采纳行为。

    2019年05期 v.37;No.333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8K]
  • 词向量语义表示研究进展

    李枫林;柯佳;

    【目的/意义】词是语言的最小单元,词的向量表示决定了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方法。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词向量,通过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学习词汇的语义特征,无需人工标注和复杂繁琐的特征工程,端到端的完成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过程】介绍了词向量语义表示及优化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指出了词向量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将句法特征、词形特征、(知识库)先验语义知识融入到神经网络模型能增强词向量的语义表示能力,针对词向量存在的一词多义、解释性差等问题,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2019年05期 v.37;No.333 155-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8K]

综述

  • 知识共享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李佳宾;朱秀梅;汤淑琴;

    【目的/意义】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知识共享是知识在组织中循环流动和效用升华的驱动系统,帮助企业在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方法/过程】围绕知识共享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影响因素和结果产出等方面,对现有的知识共享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结果/结论】当前关于知识共享的维度划分存在分歧,同时个体心理、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特征等因素均对知识共享存在影响;并且知识共享对组织产出既存在直接作用也存在间接作用。最后,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对知识共享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2019年05期 v.37;No.333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5K]
  • 知识聚类视角下国际大数据领域前沿演进研究

    武慧娟;孙鸿飞;孙彤;田畅;

    【目的/意义】大数据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关注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历程,分析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其知识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中大数据领域从2012年至2016年共五年的期刊论文,分别从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知识(主题)聚类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结论】国际大数据领域共存在九个类群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及技术改进,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创新是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趋势。

    2019年05期 v.37;No.333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