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基于关联规则的开放政府数据主题多政策协同性研究

    马海群;刘兴丽;韩娜;

    【目的/意义】从开放政府数据主题的多个政策文本的语义挖掘出发,发现多个政策文本内容间的语义关系,探索能降低人工干预,实现多政策文本协同性自动化分析的方法。【方法/过程】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算法对经过预处理的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文本进行语义挖掘,按照得到的有效强关联分析多政策文本间的协同性。【结果/结论】以开放政府数据主题的多个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确定置信度为0.7,提升度大于3时得到的有效强关联规则数量较稳定;经过不同层次的政策文本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与人工分析基本吻合的结论,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政策文本语义协同性的定量研究。【创新/局限】采用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完成数据政策多文本的协同性知识推理研究,有效的实现了语义自动化计算的问题。实验中政策词表的完整性、数据预处理过程、参数设定等环节都会对实验结果准确性有影响,需进一步降低人工干预影响。

    2022年04期 v.40;No.368 3-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 基于记忆优化机制的图书群组推荐研究

    熊回香;王妞妞;刘梦豪;黄晓捷;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化标注过程中标签频次不能准确表征用户偏好,以及图书推荐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记忆优化机制,提出读者偏好表示方法,以“豆瓣读书”作为实证对象,利用DBSCAN算法聚类结果评价该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表征效果。为解决图书推荐过程中面临的冷启动、数据稀疏等问题,以基于记忆优化机制的读者偏好表示为基础,开展图书群组推荐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推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了基于记忆优化机制的读者偏好表示方法对挖掘读者偏好和开展推荐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读者偏好构建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认知构建和更新过程,必要时可考虑利用更多读者属性完善记忆构建和优化机制。

    2022年04期 v.40;No.368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理论研究

  • 大数据知识生态系统构成、特征与运行演化机理研究

    储节旺;林浩炜;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大数据环境对组织知识创新生态发展的影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知识生态系统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和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创新生态提供基本参考。【结果/结论】提出了大数据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了系统构成要素;分析了嵌入大数据文化的知识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新特征;基于大数据、知识生态系统论和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构建了该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运行演化机理的研究。【创新/局限】从生态学角度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环境融入知识管理研究。

    2022年04期 v.40;No.368 18-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 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研究

    牟冬梅;杨鑫禹;李茵;邵琦;王颖;彭浩;王萍;

    【目的/意义】从理论层面探究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深化医疗数据应用,拓宽情报学的问题域,为跨学科情报学理论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方法/过程】通过对数据驱动决策相关研究的回顾,在新技术环境下信息链理论、BASM模型等相关理论指导下,深入分析数据到决策的驱动路径,突出医院管理场景下的决策特征,构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最后以J医院的日间手术管理实践为案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结论】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模型以驱动要素、需求要素和支持要素为结构基础,协同面向医院管理决策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决策制定过程,实现面向医院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创新/局限】提出了面向医院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过程模型,融合了数据和决策的处理过程,并提出了支持要素。

    2022年04期 v.40;No.36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 基于IPC关联的专利技术和产业双向分析框架研究

    毛云莹;陆伟;

    【目的/意义】立足专利技术和产业融合视角,探索益于二者协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互联机制下的知识产权良性生态建设。【方法/过程】首先,结合专利的技术分解和产业分类,将IPC及对应技术和产业类别进行关联映射,其次,借助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有关方法,实现面向特定领域,发现专利数据集潜藏的技术向和产业向关联类型及关联模式,识别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基于此,构建相应的双向分析框架。【结果/结论】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为例,分别围绕数据关系层、方法路径层,实证了上述分析框架对于指导专利技术和产业正反向双边分析的可行性。【创新/局限】为推动技术应用为目标的产业创新与转化及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与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从自动化程度或产业链深度等方面,强化该框架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2022年04期 v.40;No.368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 基于专利分析的国际算力技术主题图谱

    陈晓玲;张世彤;王晰巍;全志薇;

    【目的/意义】对算力国际专利研发态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算力国际合作和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PC-Value和像素点的密度函数,构建算力专利分析主题图谱过程模型。以2011-2020年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算力的申请趋势、国民经济行业、国家、机构、研究热点和主题演化进行了多维度的专利分析和文本挖掘。【结果/结论】算力主题目前处于成长期,研发侧重于计算机系统的电数字数据处理和数字信息的传输等技术;中国、美国、日本为主要研发国家,美国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亚马逊科技资源有限公司、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为重点研究机构;服务器、计算机是重点研究对象,控制器、处理器、传感器主题词为新兴关注热点。建议我国算力技术采用学科交叉融通、产学研一体化、多样性协同化的国际合作发展模式。【创新/局限】对国际算力专利信息进行主题图构建和数据分析,提出我国其发展对策建议。

    2022年04期 v.40;No.368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数据驱动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模式与对策研究

    吴凤君;顾鸿鹄;

    【目的/意义】构建面向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框架,探求以数据驱动为中心的专利精准服务模式,帮助高校图书馆从更系统的角度来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方法/过程】结合现有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专利服务内容,借助数据驱动的动力理念,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数据驱动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体系框架模型。【结果/结论】构建三种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模式,强化数据驱动在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精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创新/局限】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精准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高校科研团队、高校图书馆、企业等积极参与探讨。

    2022年04期 v.40;No.36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参与影响机理研究

    刘懿;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逐渐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因素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使用和满足理论(U&G)的模型来解释用户满足和用户参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在线调查和验证性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结合调查和数据分析,本文验证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享乐满足、技术满足、实用满足和社会满足对用户参与均有显著影响。【创新/局限】研究发现用户参与已经成为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用户通过移动图书馆构建虚拟用户社区融入该群体的社会服务。研究通过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因素的分析为移动图书馆用户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及理论支撑。

    2022年04期 v.40;No.368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研究

    于旭;项亚男;

    【目的/意义】现有研究关注在稳定政策环境下,科技智库知识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而随着政策环境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科技智库需要提升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以满足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政策咨询需求。【方法/过程】基于科技智库理论研究和运营实践,明晰科技智库内涵和特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构建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结果/结论】基于科技智库运作流程将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核心要素划分为环境扫描能力、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果传播能力,并围绕组织结构、人员技能和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微观基础。【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提出科技智库动态知识服务能力,并围绕构成要素和微观基础构建动态知识服务能力体系,跨领域对比分析和大样本实证检验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2022年04期 v.40;No.368 64-7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业务研究

  • 基于BERT-BiLSTM-CRF模型的算法术语抽取与创新演化路径构建研究

    翟羽佳;田静文;赵玥;

    【目的/意义】从海量论文元数据中抽取算法术语并构建它们之间的创新演化关系,有利于对算法的有效管理和运用,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提升研究效率、采纳前沿成果。【方法/过程】首先,以GAN算法论文摘要为语料,通过人工标注与规则抽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算法术语标注,并利用BERT-BiLSTM-CRF模型实现算法术语的自动抽取。然后,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LDA算法论文的被引文献元数据中抽取算法术语,依据规则判断和引文关系,从被引内容中抽取LDA算法的创新演化路径并构建。【结果/结论】以GAN论文为实例的算法术语实验中,精确率、召回率与F1分数分别达到了0.81、0.63与0.71,并应用关系抽取方法成功构建了LDA算法的创新演化路径,该方法可以有效推动算法进化网络构建和算法检索与追踪等方面的工作,丰富创新扩散理论的相关研究。【创新/局限】拓展了命名实体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为计算机算法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后续可优化创新演化路径的构建方法。

    2022年04期 v.40;No.368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 从情报风险到风险情报:循证视阈下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湍流感知

    胡峰;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是公共危机决策的保障,但是其在赋能风险治理的过程中却可能孳生各类情报风险湍流。全方位感知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是发挥应急情报风险治理功能的前提。【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循证的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从公共价值、科学证据、主体智慧三个维度对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进行广谱系、全景式透视。【结果/结论】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结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化周期,运用三维感知框架对每一维度子系统引发的应急情报模块化风险进行识别,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域中互相影响、缠绕的“风险湍流”的“问题清单”。【创新/局限】引入循证理念,构建全流程的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通过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识别,最大程度地发挥“风险情报”资源束和策略集功能。本文只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个案分析,未来,可进行应急情报风险测量及治理研究。

    2022年04期 v.40;No.368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基于随机森林的Science和Nature期刊潜在精品论文识别研究

    胡泽文;任萍;周西姬;

    【目的/意义】为推动潜在“精品”文献识别及其在科技文献识别与传播利用领域中的应用。【方法/过程】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期刊出版的论文及其引用分布数据为样本,统计出全部论文的首次响应时间、摘要长度,总被引频次、资金资助、论文篇幅等特征,构建“精品”论文特征矩阵;然后基于“精品”论文特征矩阵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潜在“精品”论文识别模型的训练与识别应用。【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融合“精品”论文特征矩阵和随机森林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Science和Nature期刊中的潜在“精品”论文,模型正确识别分类的准确率均值达到80%以上,其中Nature期刊的“精品”文献识别准确率高出Science期刊的“精品”论文识别准确率2%左右;使用信息增益方法的模型识别效果比使用基尼不纯度方法的识别效果略好。此外,Science和Nature期刊“精品”论文的首次被引速度极快,在出版当年即被引用。【创新/局限】“精品”文献特征矩阵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结合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潜在“精品”论文的识别与推荐,然而未来需将模型推广应用于海量文献中“精品”论文的识别检验。

    2022年04期 v.40;No.368 90-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 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模型构建

    巩洪村;邓三鸿;曹高辉;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工作者在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提高科研知识交流效率,优化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26名高校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过程机制模型和影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社会影响、生理因素、人格特质、信息因素和环境条件。信息过载、信息兴趣、信息相似性和资源可用性通过消极情绪和应对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信息规避,而主观规范、感知信息信任和表达可行度对信息规避行为有直接驱动作用;信息规避策略包括部分规避和完全规避两种,以部分规避为主;信息规避行为主要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产生消极影响。【创新/局限】清晰阐明了科研知识交流中信息规避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前因后果,讨论了多维关键因素参与的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机理,但样本类型较为单一,未进行定量化验证。

    2022年04期 v.40;No.368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开放科学背景下跨学科研究的知识流动特征与演化趋势——以“五计学”研究为例

    赵鸿玉;王旭;

    【目的/意义】量化分析“五计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五计学”的学科来源与知识结构,掌握跨学科模式及规律,有助于推动开放科学背景下“五计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核心主题词检索策略,基于文献计量的视角,研究“五计学”知识产出的跨学科广度、知识流动的跨学科广度和演化特征。【结果/结论】(1)“五计学”知识产出呈现稳定增长,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多元学科特征明显;(2)“五计学”分学科知识产出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吸收能力有较大差距,不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扩散效应不同。(3)“五计学”研究知识流入时滞多集中在2年,但不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流出时滞差距较大。(4)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五计学”的主研究学科,但核心地位正在弱化,科学研究管理的“五计学”知识产出整体质量最高。【创新/局限】揭示了“五计学”研究的跨学科广度特征。未来增加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载体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

    2022年04期 v.40;No.368 10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7K]
  • 基于主题分析的用户养生健康信息需求演化趋势研究

    周国韬;龚栩;邓胜利;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揭示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的养生健康信息需求分布特征,并深入探究需求产生的动机及演化趋势。【方法/过程】本文以社会化问答平台“知乎”中13万条养生问答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DA模型提取需求话题,在离散时间序列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话题的关注度与关注热点进行演化分析。【结果/结论】用户养生信息需求涵盖20个话题;相比传统健康信息需求对疾病的聚焦,养生健康信息需求在内容上更多样,需求层次更高。需求的关注度演化上,安全需求与尊重需求成为热点,新冠疫情加强了用户对养生健康信息需求的关注。话题间的内在联系上,用户对尊重需求话题的关注度以“商品化”的形式转移至安全需求话题。【创新/局限】本文首次聚焦养生健康信息需求,通过话题与演化分析细粒度地挖掘用户养生健康信息需求的变化趋势。此外,本文数据源来自同一平台,后续研究可分析多平台用户的养生健康信息需求并对动机进行深化。

    2022年04期 v.40;No.368 118-12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0K]
  • 时序关联与结构表征视角下的信息隐私研究主题演化研究

    朱光;潘高枝;李凤景;

    【目的/意义】识别信息隐私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梳理主题演化路径。【方法/过程】针对主题识别语义杂乱等问题,提出时序关联与结构表征视角下的主题演化分析方法。首先利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识别多时间窗口下的文献主题,进一步运用共词分析绘制语义更为独立的主题凝聚子群。在此基础上,从时序关联维度计算相邻窗口下主题间的相似度,梳理演化路径;从结构表征维度,设计主题新颖度、中心性、影响力等计量指标,探寻信息隐私前沿和热点主题的演化变迁。【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深度挖掘信息隐私领域研究主题,从宏微观两个维度全面梳理主题的演化路径。研究有利于探测信息隐私研究的前沿。【创新/局限】综合运用LDA主题模型与共词分析方法绘制主题凝聚子群,从时序演化和结构表征两个维度探寻主题演化路径。未来研究中有待于引入多种数据源以对比主题差异,有待于引入多元组术语改善主题识别效果。

    2022年04期 v.40;No.368 127-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1K]
  • 社会化商务社区中用户信息处理行为影响研究——基于眼动实验的比较分析

    王亚妮;王君;姚唐;

    【目的/意义】围绕社会化商务社区中的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学视角探究用户对商品信息的偏好及关注程度,有助于帮助社区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实现社区推荐智能化。【方法/过程】选取典型的社会化商务社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眼动实验收集数据,挖掘社区中的信息呈现(客观事实型信息vs.主观评价型信息)和商品类型(享乐型商品vs.实用型商品)对用户信息处理可能的影响规律。【结果/结论】用户对不同的信息在处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和客观事实型信息相比,用户在了解商品时更关注主观评价型信息;商品类型显著影响用户在社区中的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用户更关注享乐型商品的主观评价型信息而关注实用型商品的客观事实型信息。【创新/局限】现有研究多从社会环境、信息系统、用户特征等方面研究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信息维度出发借助眼动实验的方法为社会化商务社区中的用户信息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022年04期 v.40;No.368 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观点演化的仿真与实证研究

    毕凌燕;王一帆;左文明;

    【目的/意义】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冲击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设施损坏、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涉旅危机事件逐渐增多。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与传播的策源地。本论文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观点演化机制,对旅游行业相关部门科学地进行危机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虚拟仿真与实证分析入手,分析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网民观点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旅游舆情网络具有无标度的结构特征,旅游网络危机舆情具有纵深扩散、反复发酵的演化规律。最后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创新/局限】采用混合方法研究,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无标度加权网络结构特征的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模型,在仿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为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事件观点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研究中对于观点演化机制的网络平台研究仅考虑了微博,将来研究中将着眼于更多的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分析。

    2022年04期 v.40;No.368 147-15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博士论坛

  • 基于细粒度语义实体的学术论文推荐研究

    李晓敏;王昊;李跃艳;

    【目的/意义】为帮助科研用户快速准确地找到与自身研究兴趣相关的学术论文,构建了基于细粒度语义实体的学术论文推荐模型。【方法/过程】将实验前期识别出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理论技术类语义实体作为学术论文和核心作者的内容特征,分别利用TF-IDF算法、TextRank算法和LDA模型得到学术论文和核心作者的特征词,利用Word2vec对特征词进行向量化,再计算核心作者和学术论文的余弦相似度,将余弦相似度值靠前的Top20推荐给作者。【结果/结论】利用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对基于三种算法得到的特征词生成的推荐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基于TF-IDF算法得到的特征词生成的推荐效果最佳,并对推荐结果进行了实例展示,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推荐模型能够更为全面地为科研用户推荐与其研究兴趣类似的学术论文,提高科研效率。【创新/局限】本文主要是从学术论文的内容特征入手,对类型细分后的关键词利用不同算法进行核心作者特征词筛选,进而实现学术论文推荐,但是对学术论文中包含的网络关系并未涉及。

    2022年04期 v.40;No.368 15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面向融媒体建设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研究

    余琛;

    【目的/意义】为提升融媒体建设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策略。【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了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考虑了数据汇聚与存储、数据审核与上传、用户授权及管理、推送内容和服务信息等内容,构建了融媒体建设下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从博物馆、图书馆等实体公共文化场所采集文化服务资源,通过数据层处理在应用层形成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经传输层传递到终端层将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内容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结果/结论】多种媒体融合的融媒体建设形式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局限】但本文并未考虑公共文化与人民群众的交互及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在日后研究中需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2022年04期 v.40;No.368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基于方面级情感分析的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研究

    郑淞尹;王萍;丁恒;谈国新;

    【目的/意义】分析用户对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的体验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集博物馆用户评论,构建数字化服务方面词词库,抽取方面级语句,然后使用BERT-wwm-ext模型(F1=95.47%,Acc=95.36%)对方面级语句进行情感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果对用户体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将博物馆数字化服务用户体验划分为5个方面(预约、验证、导览、讲解、展示),分析发现用户对数字展示服务和网络预约服务满意度最高,对数字讲解服务满意度最低,并归纳了影响用户体验满意度的12项主要因素。【创新/局限】将方面级情感分析应用到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出了基于内容抽取和深度学习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通过迁移学习有效降低了模型对方面级标注数据的依赖性,同时对用户评论中的隐式情感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22年04期 v.40;No.368 1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研究

    刘耀煊;马书琴;赵丹;

    【目的/意义】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了解短视频用户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过程,有助于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为相关机构或部门在进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以计划行为、信息行为理论为基础,以新媒体机构官方账号为研究案例,获取短视频新闻对应用户信息数据,设置影响因素指标权重,构建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综合信息因素、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信息主体等多个维度测算短视频传播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其传播影响效果;同时构建短视频传播行为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做出仿真动态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因素对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有显著影响,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影响较低,动态演化过程说明传播易感者的数量与未被感染的易感者逐渐趋同,最终即使有新媒体的不断加入,舆情传播也不再继续。【创新/局限】从多维角度构建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用仿真法对短视频传播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源进行更深层次的网络模型研究。

    2022年04期 v.40;No.368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综述

  • 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现状与热点:基于“十三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与青年项目的分析

    马赫;关心惠;沈思;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分析“十三五”时期国家社科基金图书情报学项目立项情况和研究进展,洞悉本学科研究发展状况与研究热点,为本领域项目研究工作提供思路与方向。【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度立项的74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内CNKI收录的283篇项目研究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工具Gephi,从研究现状、项目立项数量、项目类型、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层面进行解析,同时通过关键词分析“十三五”期间图书情报学项目二级学科研究热点。【结果/结论】项目研究呈现以下热点和研究趋势:一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图书情报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二是时代特征下信息及舆情的重要需求,三是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文献整理与研究价值凸显,四是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创新/局限】结合论文与项目等数据样本,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视化工具分析图书情报学项目二级学科研究热点与特征的新路径。

    2022年04期 v.40;No.368 1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