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综述

    熊回香;杨梦婷;李玉媛;

    【目的/意义】深度学习是近几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了解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面的研究现状,能为信息组织与检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内容】通过对国内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剖析深度学习相关模型、阐述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题,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和信息组织与检索的研究内容,对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当前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中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智能信息抽取、自动文本分类、情感分析和文本聚类这四个主题,预测未来深度学习在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会朝着对异构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推荐等方向发展。

    2020年03期 v.38;No.343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基于句子主题发现的中文多文档自动摘要研究

    唐晓波;顾娜;谭明亮;

    【目的/意义】目前在多文档自动摘要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于获取多文档集合中的重要主题内容,提出的很多自动摘要方法在提高摘要代表性的同时却忽略了文档中的潜在主题。【方法/过程】针对于多文档自动摘要中存在的冗余度较高且不能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句子主题发现的多文档自动摘要方法。该方法将多篇文档转换为句子集合,利用LDA主题模型对句子进行聚类分析与主题发现,并通过word2vec训练词向量计算句子的相似度;最终在主题之下通过TextRank算法来计算句子重要性,并结合句子的统计特征生成多文档集合的摘要。【结果/结论】通过人工测评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文档自动摘要方法在主题覆盖性、简洁性、语法性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0年03期 v.38;No.343 11-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理论研究

  • 基于质性分析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化研究

    王战平;何文瑾;谭春辉;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在线科研合作已日益流行,本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为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变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包括声誉动机、互惠动机、功利动机、利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社交动机、享乐动机、探索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和用户认知动机10种。科研人员初始合作动机主要是功利动机,而科研人员持续合作动机在初始动机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实现动机和利他动机。

    2020年03期 v.38;No.34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个体视角下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匹配机理与协同过程研究

    王东;董宇;刘国亮;

    【目的/意义】厘清虚拟学术社区中个体系统的知识匹配关系和知识协同过程,有助于社区管理者对知识失配和错配的理解和应对,对维持社区健康持续运行和知识活动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法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匹配和知识协同的概念,并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知识协同层次模型。从知识需求和知识势差出发,分别分析并行关系和串行关系下的知识匹配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协同过程的四个阶段和具体内容。【结果/结论】提出了并行和串行知识匹配关系的特点和形成机理,指出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协同过程并构建理论模型,为社区管理者正确处理匹配关系和解决知识活动的无序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2020年03期 v.38;No.343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学术社交网络利用行为比较研究——基于iSchool联盟成员的调查

    仝晶晶;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科研人员对于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行为,揭示图情领域科研人员在此类平台中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力差异。【方法/过程】选取ResearchGate作为研究平台,运用网络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78个iSchool联盟成员进行广泛调研。同时,基于国家差异的视角从影响力、信息共享行为和社交行为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科研人员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行为。【结果/结论】调研结果显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图情工作者在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上最为活跃;相对于提出问题,iSchool的图情工作者更喜欢提供答案;中国的用户数量居于全球第三位,但用户活跃度低,影响力较小。

    2020年03期 v.38;No.343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情绪因素影响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

    杨阳;王杰;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容易催生舆情主体的各种情绪,诱发其情绪化行为和态度,分析网民和政府的情绪对其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舆情态势。【方法/过程】该文将包含情绪函数的RDEU理论引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博弈中,然后结合演化博弈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构建以网民和政府为代表的动态博弈模型并求解,最后通过假设收益数值对情绪影响下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类型和情绪强度不仅会改变最终的演化结果,而且还会影响群体策略的演化速度,导致舆情的不同演化趋势。

    2020年03期 v.38;No.343 35-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 信息生态视角下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蒋知义;谢子浩;楚洁;邹凯;

    【目的/意义】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问题,从信息生态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识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体系,利用DEMATEL法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指标要素的分析结果,结合因果四象限图,识别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2020年03期 v.38;No.343 42-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网络节点中心性与均衡性结合的作者网络特征分析

    马蒙;李秀霞;

    【目的/意义】为丰富拓展作者网络分析方法,将均衡性分析与社会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视角分析作者网络的结构特征。【方法/过程】以"情报学"学科领域下发文量较高的44位作者为研究对象,构建其耦合网络,得到44位作者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排名;然后,利用Gini指数计算作者耦合网络中的中心均衡性,包括点度中心均衡性、中介中心均衡性和接近中心均衡性,以全面分析作者耦合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结论】实验表明,"节点中心性"与"中心均衡性"结合对作者网络结构描述结果与事实相符,对作者网络结构的描述更加全面、立体。

    2020年03期 v.38;No.343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 一种基于订阅记录的图书协同过滤推荐方法研究

    王井;

    【目的/意义】通过订阅记录获取用户兴趣爱好,并将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应用于图书个性化推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方法/过程】以协同过滤算法为基础,根据用户订阅记录,分别计算用户相似性和订阅图书相似性。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方法在计算热门订阅相似度时存在的缺陷,引入对订阅权重的惩罚机制,减轻了热门订阅会和很多订阅相似的可能性,并根据协同过滤方法,产生相应推荐结果。【结果/结论】运用公开可获取的数据集进行的算法验证表明,基于订阅记录的协同过滤算法推荐准确度较高,对提升用户图书借阅体验相关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年03期 v.38;No.343 54-5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机制

    付永贵;朱建明;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成为档案的重要存在形式,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档案的信任保障机制构建则成为电子档案价值实现的基础,区块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解决可追溯问题的技术体系,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对区块链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发展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对这一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描述,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运行的共识认证机制。【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为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架构和思想方法,在不改变电子档案运行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的实现过程。

    2020年03期 v.38;No.343 60-6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文本段落结构功能识别研究

    王倩;曾金;刘家伟;戚越;

    【目的/意义】在学术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对学术文本更加细粒度、语义化的分析挖掘日益迫切,学术文本结构功能识别成为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方法/过程】本文从段落的层次来识别章节结构功能,提出利用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的特征对学术文本段落进行表达,然后进行分类。【结果/结论】文本提出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整体分类结果上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同时极大的减少了传统特征工程的人力需求。

    2020年03期 v.38;No.34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业务研究

  • 基于SVM的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姜明男;薛星群;杨毅;

    【目的/意义】通过识别影响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敏感因素,为互联网在线医疗信息服务企业实现技术与服务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而提升用户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方法/过程】以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等为基础融合信息增益理论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高低的关联程度,进而以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通过SVM构建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预测模型。【结果/结论】影响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的20个关键影响因素集中在信息生态的四个重要维度,即信息、信息任、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四个维度上,模型88.43%的预测精准度说明SVM对在线医疗信息服务质量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2020年03期 v.38;No.343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社交网络信息竞争扩散的关键节点策略研究

    顾洁;王筱纶;胡安安;

    【目的/意义】在对立信息竞争扩散的过程中,网络关键节点如何影响争议性话题的舆论走向,已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方法/过程】采用智能代理模型刻画对立信息的竞争扩散过程,利用实验方法设计针对关键节点(hub、结构洞)和随机选择的普通节点的不同竞争策略,通过280组实验数据分析2种对立信息环境和7种不同节点组合策略下,对立信息的竞争扩散过程和扩散效果。【结果/结论】在竞争扩散过程中,支持者数量较少的弱势方可以通过影响结构洞和hub节点实现"反败为胜"。当支持者较多的强势方率先占据网络hub节点位置时,弱势方能够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进行有效防守。关键节点策略效果受到竞争激烈程度的调节影响。

    2020年03期 v.38;No.343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 面向发展的图书馆著作权侵权诉讼趋势及其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王果;张立彬;

    【目的/意义】图书馆承担着传播和承传公共文化的社会职能,但该社会功能并未能成为有效护身符,图书馆仍深陷著作权侵权的漩涡之中。图书馆应如何应对著作权的侵权风险,依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在分析图书馆著作权侵权诉讼的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以15个典型案例为基础,从图书馆的侵权行为、抗辩理由、侵权责任三方面,对图书馆侵犯著作权案件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结论】为了防范和规避著作权侵权,图书馆应从正确对待著作权侵权和正确应诉、加强版权管理、联合集体的力量表达政策期待、利用公有领域扩充自建资源等四方面来应对。

    2020年03期 v.38;No.34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供需视角下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扩散影响因素研究

    王小宁;刘丽丽;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农民信息困境向信息不及时、信息识别困难的转变,以及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有效供给的缺乏,从供需视角研究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扩散成为促进三农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从供需视角建立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扩散影响因素模型;以西北五省地区的农民和信息提供方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在需求方,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扩散主要受农民对提供方的信任、精准信息服务的有用性、平台易用性以及成本的驱动;在提供方,农村精准信息服务扩散主要受提供方的技术易用性感知、自我效能和收益感知的影响。

    2020年03期 v.38;No.343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创企业风险识别与竞争情报预警研究

    沈莹;王克平;郭小芳;宋京坤;车尧;

    【目的/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关乎企业情报的风险识别与竞争情报预警工作需要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进行创新变革。此举对企业发展尤其是高死亡率的新创企业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充分结合"互联网+"思维表现形式,在确定新创企业风险类型与风险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探讨竞争情报预警的数据收集、数据整合、数据处理与情报预警四部分工作内容的实现。【结果/结论】重新定义新创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的风险类型,实现竞争情报预警流程,为新创企业开展预警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2020年03期 v.38;No.343 101-10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 协同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探析

    程晓岚;

    【目的/意义】探讨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优势和智库服务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对协同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进行探析。【方法/过程】通过对《全球智库报告2018》和《2018中国智库报告》的研究,结合国内智库发展的现状,探索了协同服务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结果/结论】从协同服务视域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路径进行探析,为政府决策的研究、咨询、评估等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进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专业性图书馆在智库建设和服务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20年03期 v.38;No.343 107-11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体系构建研究

    李亚蓉;过仕明;袁永久;

    【目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也在法律规定的基础职能上不断衍生,产生出许多新的职能。研究并构建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体系,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文章以文化强国战略为背景,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法律规章及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职能,进行科学定位,以期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结果/结论】结合实践和探索经验,探讨了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各项职能,并提出构建公共图书馆职能体系的针对性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2020年03期 v.38;No.343 113-11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面向科学数据监管的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例

    陆丽娜;于啸;

    【目的/意义】从科学数据监管的角度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进行策略分析,强调科学数据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学数据的成果转化新形式,以智库产品的形式进行数据传播。【方法/过程】以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例,通过文献调研、网络信息搜索和访谈等形式,收集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基础、现状等数据,探索黑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高校智库服务理念;"以政府和高校政策创新为导向的"的高校智库建设研究;"以学科和学术为导向"的高校智库服务模式;"以协同合作为基础"的高校智库学术交流与学术传播方式的创新;"以数据为基础"的高校智库决策方式的建立。

    2020年03期 v.38;No.34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 开放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技术优化研究

    吕春晖;

    【目的/意义】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上网模式,移动图书馆技术也应运而生,探讨开放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技术优化研究,以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得到质的提升,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方法/过程】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放数据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与模式。【结果/结论】在开放数据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了解开放数据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到开放数据的优势与目标,变革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优化移动信息技术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

    2020年03期 v.38;No.343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新冠疫情与情报智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评价

    郭勇;张海涛;

    【目的/意义】评价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现状,识别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问题,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具体问题,推演疾控应急工作情报智慧树模型,设计因应的情报能力评价体系,改进熵权法来测定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通过比较权重的位序与增量来发现疫情任务情报能力的重点,以及情报能力在该问题中和既往工作的差异,利用短板参量分析肺炎鏖战中情报能力的不足。【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本次任务对情报保障和利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较与以往疾控应急工作,对情报加工和传递能力的需求加剧;情报决策、情报处理与分析、情报劳动者和情报政策成为疾控应急工作情报能力的重要因素;短板问题存在于应急队伍、开展应用性应急课题研究和应急情报管理机制之中,另有待优化问题存在于应急预案、公众引导、应急制度等项目之中。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肺炎鏖战中的情报能力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2020年03期 v.38;No.343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博士论坛

  • 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影响因素研究

    钟玲玲;王战平;谭春辉;

    【目的/意义】本文以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知识交流行为影响因素,为虚拟学术社区提升平台活跃度及用户知识交流效率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信任和激励两个变量,构建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社会影响、感知信任和激励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对于知识交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2020年03期 v.38;No.343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基于SIR-EGM模型的复杂网络舆情传播与预警机制研究

    彭程;祁凯;黎冰雪;

    【目的/意义】负面情绪导向的舆情传播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不完全"的复杂网络系统也为政府监管带来了挑战。因此厘清舆情传播特征实现精确预警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实践性。【方法/过程】基于SIR传染病模型与EGM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一种实现舆情预警与舆情防控模型,并利用python挖掘到的政务微博历史数据进行模型模拟与检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舆情传播过程中,易感染类网民占比会随着时间演化而不断减小;传播阈值与易感染类网民占比间的大小关系能够预示舆情演化趋势;政务微博通过及时互动能够转移网民情绪,起到一定舆情导控效用。

    2020年03期 v.38;No.343 14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信息生态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发机理研究——基于40起突发事件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李明;曹海军;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的频发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对于舆情的导控及治理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四个要素提炼出事件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受众、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五个解释变量,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40起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出三个有效的条件构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容易激发公众负面情绪,提升网络舆情的生发热度;良好的信息环境在方便公众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发布主体的非理性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原因。

    2020年03期 v.38;No.343 154-159+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综述

  • 我国情报学近五年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2014-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廖嘉琦;

    【目的/意义】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的情报学项目为研究对象,梳理和总结近五年来情报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立项现状,揭示情报学发展趋势特征。【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共调查了五年间389个立项项目,在对项目进行具体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项目主题分析和关键词分析,从而逐年调研、梳理出情报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总结情报学研究发展趋势。【结果/结论】近五年来,情报学研究高度重视大数据,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组织和应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融合多元学科,关注人文视角。

    2020年03期 v.38;No.343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面向高校智库研究的多层次作者、主题与文本内容的演化分析

    孙瑞英;马晓伟;

    【目的/意义】通过对"高校智库"研究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寻找到核心作者与核心主题,梳理其演化过程,为促进"高校智库"建设以及履行咨政、启民与育人使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多层次作者模型,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代表性学者、研究团队进行分析,以明确该主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基于亲和思维,对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核心作者发文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以动态地认识和把握其演化过程与规律。【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智库"研究现状的优缺点,找到研究空白点,预测研究趋势,为未来"高校智库"研究提供建议,指导"高校智库"建设和实践工作。

    2020年03期 v.38;No.343 16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