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作用机理分析

    邱均平;胡博;徐中阳;

    【目的/意义】学者是学术话语权的主要行为者,识别和分析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对于我国学术理论的创新、学术思想的传播以及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增强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结合定性综合集成方法和知识流动机制构建了涵盖学者学术生产力、学者学术传播力、学者学术影响力、学者学术引领力等4个维度共25项影响因素的学者学术话语权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DEMATEL方法识别和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结论/结果】研究表明:(1)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进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2)发表各类论文、立项课题基金等14项影响因素均为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影响因素;(3)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应从继续加强科研产出、完善科教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创新/局限】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学者学术话语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下一步将从专家样本选取和专家意见处理方式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优化。

    2024年02期 v.42;No.390 1-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4K]
  • 融合BERT和主题模型的谣言检测方法

    曾江峰;程征;黄泳潼;高鹏钰;

    【目的/意义】在谣言检测过程中,针对文本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和主题语义特征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和主题模型的谣言检测方法,提升谣言检测效果。【方法/过程】利用BERT模型挖掘文本动态上下文语义特征,利用主题模型挖掘文本主题语义特征;同时结合了微博影响力和用户可信度特征,并在微博影响力特征设计阶段考虑了时效性因素;将以上特征进行充分融合,构建谣言检测模型。【结果/结论】以微博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进行谣言检测任务时效果较好,准确率最高达到了93.68%,相较于表现性能最好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融合特征方法分别提升了约9.92%、3.29%、7.75%,能够实现对谣言的有效检测。此外,在微博影响力特征设计阶段考虑时效性因素更有助于提升谣言检测效果。【创新/局限】谣言检测效果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未来可尝试结合用户评论内容特征进一步提升谣言检测效果。

    2024年02期 v.42;No.390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理论研究

  •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智慧社区政策特征分析与审思

    俞露露;张洪艳;胡广伟;

    【目的/意义】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实现的抓手,从政策工具视角探析智慧社区政策特征,以促进新时期智慧社区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主题”三维框架模型,运用文本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LDA主题模型,对2012-2022年间106篇中央层面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我国中央政策呈现发布量阶段性增长、发布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在政策工具的应用上,偏向于使用象征与劝诫型工具和能力建设型工具;政策工具与主题的适配性仍有待提升。建议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政策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合作、优化政策工具的结构配置、强化政策工具与政策主题的契合度。【创新/局限】运用政策组合分析法,分别对政策结构属性和内容属性进行研究,为将来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但并没有对央地政策差异、联系以及政策落实效能等内容进行研究,这些内容将作为后续努力的方向。

    2024年02期 v.42;No.390 24-3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基于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谣言识别研究

    钱旦敏;郑建明;王文敬;马野青;

    【目的/意义】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演变,人们对其认识有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笔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可信度进行量化分级,为更细致化的谣言识别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过程】分析并选取信息文本关键词、情感、评论、信源和媒体五大静态特征,融合时间和当日新增确诊数两大动态特征,结合熵值法将其量化得到谣言指数RI,基于此引入“宽容区间”,并借助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界限,将谣言识别结果的可信度分为低、中、高三类。【结果/结论】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表现良好,正确率分别为95%和90.20%,与决策树和SVM两个基线模型相比,模型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创新/局限】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信息可信度评估的谣言识别模型,通过建立RI指数,并创新纳入有关疫情状况的动态指标,提高谣言识别的精准度;对谣言进行可信度分级,突破传统的谣言识别二分类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2024年02期 v.42;No.390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 面向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政务微博舆情动态预警机制研究

    张宝生;杨晓婷;王晓红;

    【目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部门发布自然灾害事件信息的重要平台,建立有效的政务微博舆情预警机制,有助于及时掌握舆情走势,为网络空间治理和调整应急救助救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研究建立了包含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网民情绪状态预测模块和舆情警级识别模块的政务微博舆情预警系统,并对政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与舆情风险等级进行了联合分析,划分了四种情况,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操作性和针对性。通过“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案例验证了舆情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结论】检验结果表明:新陈代谢灰色马尔科夫动态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舆情预警的预测精度,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建立的警级识别方法结果可靠。研究有助于健全政府部门对突发自然灾害舆情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预警与响应的联动机制,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创新/局限】研究以动态预测的理念引入了新陈代谢模型,并建立了自然灾害事件舆情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联动机制,未来可进行多案例、多情景的验证。

    2024年02期 v.42;No.390 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 大数据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情感演化及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韩小伟;张传洋;张起超;鲁强;

    【目的/意义】从舆情情感演化及各阶段主题方面为舆情引导人员提供思路,从而进一步完善舆情引导策略,保障网络社会的安全。【方法/过程】以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选择发生在2022年2月13日的“重庆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使用Python爬虫方法获取微博评论数据源,使用TF-IDF结合SVM支持向量机构建网络舆情评论情感分类器,对“重庆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情感演化进行研究,最终结合实例分析并成功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模型。【结果/结论】舆情事件的情感演化受到多方影响,其中自媒体创作者、意见领袖以及权威组织是主要影响来源,同时舆情引导应注重在潜伏期加强舆情监测,在暴发期和扩散期应注重公众情绪的引导,信息公开透明化,在平复期应注重防范舆情事件复发和加强民众教育,提高公众信息素养。【创新/局限】仅以单案例为研究对象,未来会增加研究样本以更好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2024年02期 v.42;No.390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 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莫祖英;刘欢;王垲烁;赵悦名;

    【目的/意义】从众行为是导致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传播的重要原因,理清各类用户从众传播行为的差异,对虚假信息的针对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群体一致性、群体凝聚力、个体声誉、情境模糊性四种因素作为观测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使用时长、分享频率作为用户分类依据,综合采用方差分析、图形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因素差异性,并实现用户群体划分。【结果/结论】不同社交媒体用户群体在传播虚假信息过程中具有普遍的差异性。随波逐流型用户从众传播虚假信息的受影响范围最大;信息茧房型用户受群体一致性和群体凝聚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对虚假信息的从众传播主要基于个体所处小圈子窄化的信息环境;失察传播型用户从众传播虚假信息的原因在于情境模糊状态下的盲目转发和分享;追名逐利型用户的从众传播动因是追求特定用户群体中个体声誉的提高。【创新/局限】本文充分利用聚类分析、象限分析、字母标记分析等方法,基于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实现了用户聚类和群体划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足之处在于本文所选影响因素维度较少,后期研究可进一步扩充,丰富相关研究。

    2024年02期 v.42;No.390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刘健;陈竣;

    【目的/意义】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智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相关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涉及范围较小,且相关的研究体系尚未成熟。【方法/过程】本文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扎根访谈收集整理数据进而获得原始资料,使用程序化三级编码及饱和度检验,提出影响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对于其影响因素进行机理阐述。【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影响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外部环境因素、组织管理因素、资源因素三大方面,可通过这三大因素对未来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的建设前景进行展望。【创新/局限】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方向,笔者将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对该模型及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究更为深刻的研究内容。

    2024年02期 v.42;No.390 75-8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 复杂网络视角下在线健康平台科普文章知识社团发现研究

    周欢;刘嘉;王欢芳;张培颖;

    【目的/意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蔓延,人们通过在线健康平台推送的科普文章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从海量文章中高效发现健康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在复杂网络视角下,构建健康科普文章文本关联网络,提出知识发现方法并获得知识社团,实现了在线健康平台科普文章的健康知识发现。然后,借助主题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情感倾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健康科普文章的语义特征、多尺度结构特征和情感特征,并讨论了健康科普文章内容结构、有用性和健康知识的表达模式等。【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知识社团发现方法能够有效发现健康科普文章知识内容,对主题词项的有序组织能够有效表达健康知识,不同尺度上文章的文本结构特征、知识表达等存在差异,且健康科普文章的情感倾向集中在中性偏积极的范围。【创新/局限】在复杂网络的视角下实现健康科普文章的知识发现与知识内容分析,后续可根据病症类型等对健康科普文章进行细分,进一步揭示健康科普文章知识特征。

    2024年02期 v.42;No.390 8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2K]

业务研究

  • 面向特定病症的中医医案语料库构建——以睡眠障碍病症为例

    王晗;马捷;易曾;顾英驰;

    【目的/意义】针对医案不规范、不统一用语影响文本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的问题,以中医睡眠障碍医案为例进行术语规范化研究,提出构建中医医案语料库的方法,为机器理解医案提供规范的数据基础,进而提高中医知识挖掘的效率,推动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过程】收集大量睡眠障碍医案,参考国家标准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控制内容质量,选取科学、权威的医案作为研究基础;提取医案核心词语语料,对核心语料进行词形、词义和词间关系控制,确定并统计每一个语义下的首选术语和同义表述;最后,提出以中医诊疗逻辑为基础的医案语料库结构,将语料融入中医知识体系,构建了睡眠障碍医案语料库。【结果/结论】提出了中医专病医案的术语规范化的原则与流程,构建了中医睡眠障碍诊疗医案规范术语的对应语料库,为中医医案知识挖掘提供辅助,为新时代中医智慧化贡献力量。【创新/局限】提出在已有中医基础术语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细分领域,对特定病症进行术语规范化和语料库构建的方法;本研究筛选出的医案数量有一定局限,望能够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丰富语料库内容。

    2024年02期 v.42;No.390 9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5K]
  • 高校教师移动学习平台信息采纳行为研究

    刘春明;王丹;周杨;

    【目的/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使用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对于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深度挖掘。通过实证研究对高校教师移动学习平台信息采纳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高校教师对移动学习平台的数据管理,提高数据交流效率和知识整合率。【方法/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移动学习等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构建了高校教师移动学习平台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对高校移动学习平台信息采纳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对采纳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社会影响对采纳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纳意愿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促进因素对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局限】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与应用整合模型构建了高校教师移动学习平台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为移动学习平台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对控制变量及中介变量进行深入地研究。

    2024年02期 v.42;No.390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基于语义本体的在线健康信息行为与情感交互关系及情感画像分析

    盛姝;李娜;黄奇;董晔;

    【目的/意义】探寻在线健康社区健康信息行为与情感之间交互关系,帮助社区疏导与关怀用户情绪,发挥社区情感支持作用。【方法/过程】研究以“方面词-情感”关系三元组抽取方式挖掘社区“行为-情感”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进而建立“行为-情感”本体。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视角及路径揭示行为与情感之间交互关联。【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行为与情感之间存在交互关系,且不同健康信息行为下与情感交互关系也具有明显差异。健康分享行为下,个体的情感显著影响个体行为。健康分享行为与积极情感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促进知识的信任及接纳程度;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下,个体的消极情感显著影响个体不同行为;积极情感通过健康信息分享行为作为中介对健康信息偶遇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情感对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起到调节作用。【创新/局限】语义本体技术丰富了健康信息行为与情感之间交互关系及路径的方法研究,为社区监控舆情及疏散用户情绪提供了建议参考。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多情境下行为与情感相互作用机制。

    2024年02期 v.42;No.390 1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 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关联信息存在状态与整合模式设计研究

    卫军朝;刘东;翟美丽;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的关联信息是链接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为科学家提供完整科学研究素材的关键,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科学数据共享、提升科学家的科研效率,为我国开展关联信息管理与集成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的方式对国内外主要知识库平台中存在的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关联信息进行调查,从多维度分析存在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关联信息整合模式。【结果/结论】探讨了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关联信息的存在方式、组织方式、发布方式、集成方式,总结关联信息描述的异构性和保存的分布性的存在特点,提出包含四层的集中式关联信息整合模式。【创新/局限】在国内较早对科学数据与科学文献的关联信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局限在于调研对象可以继续扩大,本文提出的关联信息整合模式的验证还有待研究。

    2024年02期 v.42;No.390 130-13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 基于用户驱动的资讯融媒体“流量为王”商业模式研究——以趣头条为例

    崔金栋;李晨雨;李若彤;申巍;

    【目的/意义】随着融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图文声影并茂的资讯类移动融媒体裂变式扩展,“流量为王”为特征的资讯类融媒体兴衰具有现象级研究价值。【方法/过程】论文以趣头条的崛起与衰落为切入点,分析趣头条快速崛起的原因,从用户视角揭示了“流量为王”业务模式裂变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分析趣头条的困境揭示了“流量为王”的业务模式的弊端,阐述了模式的非持久性原因;最后提出了系统化的对策建议,为融媒体产业发展提供可落地具体操作模式。【结果/结论】资讯类移动融媒体应当秉持“用户为先,内容为王”,打造可扩展、可延续的平台生态模式,实现用户流量和内容价值的有效互动。【创新/局限】论文研究揭示了“流量为王”模式下用户对资讯类移动融媒体的驱动效应,但设计的企业对策尚需通过落地应用来实践检验其有效性。

    2024年02期 v.42;No.390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舆情信息热度早期预测与实证研究

    刘润东;张鹏;秦瑞青;张霁阳;

    【目的/意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大众舆论场,热点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如何在信息发布早期对其热度作出精准预测,在大数据时代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政府妥善应对舆情事件具有实践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微博提出一种舆情热度等级评价体系,以“郑州未经沟通将870人运抵徐州”为案例,运用多种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实验,充分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消融实验探究何种指标对舆情热度预测的影响最大。【结果/结论】实验表明,多种模型根据该指标体系所进行的训练拟合状态良好,其中以Bi-GRU模型的正确率最高,可达92.41%。消融实验显示,内容的热度和用户历史发布内容热度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实验结果能为相关部门处理舆情事件提供参考。【创新/局限】网络舆情热度分级的理论基础待完善,如何综合多媒体信息提取特征进行热度预测是未来研究可以改进的方向。

    2024年02期 v.42;No.390 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 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源科技情报多维视角分析

    叶光辉;李松烨;谢晟;傅俊乔;

    【目的/意义】在全球新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本研究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采用多维视角分析开源科技情报,旨在揭示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方法/过程】研究采集了专利数据、社交媒介文本和政策文本;利用专利数据构建引证网络并识别主路径,结合生命周期理论系统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性技术与发展脉络;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训练社交文本分类模型,借助时序分析观察用户关注的行业话题变化趋势,探究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观点;使用LDA分阶段对政策文本进行主题抽取,揭示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多维对比分析,将企业、政府和用户三方利益主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互动所产生的影响归纳为四类:市场规模扩大、技术升级迭代、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监管规范,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后的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借鉴和思考。【创新/局限】研究在数据来源的选择中不够全面,深度和广度还不足。

    2024年02期 v.42;No.390 15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博士论坛

  • 分类分析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研究

    张晨;

    【目的/意义】分类分析已经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广泛,构建分类分析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旨在明确数据故事化描述的实现方式,发挥数据故事的解释性功能。【方法/过程】本研究综合应用文献调研法、模型构建法,按照“问题提出-需求识别-内容提取-模型设计”的路径展开研究,并采用BPMN方法设计数据故事化描述流程,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构建的内容模块和关键活动,最终形成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结果/结论】本研究提炼出数据故事化描述的故事情境、数据的描述统计和分析结果的解释需求与内容,并拆分出包含情境模块、描述统计模块和解释模块的数据故事内容模块以及由人物、事件和情节组织起来的描述模型。最后在UCI Breast-Cancer数据集上构建模型实例,实现本研究分类分析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的实际应用。【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了面向分类分析结果的数据故事化描述模型,对数据故事化描述的实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后续要结合其它类型分析结果的特征加强此描述模型的泛化性,并基于此突破数据故事自动生成任务。

    2024年02期 v.42;No.390 165-173+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 科研合作中明星作者对学术论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合著网络的视角

    魏开洋;邱均平;刘亚飞;

    【目的/意义】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科研合作已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创新产出方式。然而,在考虑合作对象的科研水平差异性时,“明星作者”对合著论文的具体影响还有待深入探讨。【方法/过程】本研究以2017—2021年“图书情报”领域期刊的合著论文为对象构建合著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合著网络地位和H指数评价学术影响力来综合确定明星作者。结合知识重组理论,将合著论文划分为影响力和创新力两个维度,研究明星作者对这两个产出维度的具体影响。【结果/结论】基于对合著论文的维度分析,发现明星作者对合著论文的影响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创新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这种消极作用不大。因此对明星作者的定位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也要考虑整个团队的创新需求。【创新/局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来综合确定明星作者,基于影响力和创新力两个维度来判断明星作者对学术论文的影响,对于明星作者能够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2024年02期 v.42;No.390 174-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活动理论的视角

    吴大伟;赵宇翔;张妍;

    【目的/意义】银发旅游正在成为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乐”的新模式。通过探究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和逻辑内涵,可以为多方主体推动健康、积极的老年人旅游活动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本文对24名老年旅行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活动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探索性编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内容创作、内容分享四种类型;参与动机、角色类别和特质、技术示能性、主客观条件、社会支持、分工合作是影响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的核心因素。不同影响因素在活动理论子系统中分别影响了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本研究可以为多方主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促进老年人智慧旅游活动提供启示。【创新/局限】借助活动理论框架,本文系统和动态地解读了老年人旅游信息行为的阶段性生发机理。然而本研究在大样本推广性、编码开放性、研究方法、示能性解读方面存在局限性。

    2024年02期 v.42;No.390 18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