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领域研究合作网络的地理可视化——以《中国图书馆学报》为案例数据

    胡昌平;胡吉明;

    【目的/意义】地区间研究合作网络的地理可视化,有助于把握当前领域研究中地区间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地理分布状况。【方法/过程】本文有别于传统研究合作的分析方法,以共现理论和方法为基本依据,将作者合作关系转换为地区间合作关系,在构建地区合作网络数据的基础上,从社会学和地理学两个层面,进行领域研究地区间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地理结构分析,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地图分析方法,进行拓扑结构和地理结构的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可行且有效,揭示了我国图情学研究的地区合作网络特点,即研究合作的总体水平较低,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三大研究社区,主要集中于"北京-湖北-上海"所形成的三角地带或其延伸地带。

    2018年02期 v.36;No.318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 全民阅读语境下的个人阅读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夏立新;郑路;代沁泉;毕崇武;

    【目的/意义】针对全民阅读推广中信息资源过载,读者需求不易获取、个性化服务不理想以及服务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在记录个人阅读轨迹、构建个人知识库以及全民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借助移动App服务实现资源、读者、服务的三方互联的共享空间,改善阅读氛围,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法/过程】借助共享空间理论,分析其与全民阅读推广结合的可行性,构建个人阅读空间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开发了个人阅读空间移动App。【结果/结论】个人阅读空间增加了全民阅读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个人知识库与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弥补了全民阅读推广的不足,使其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018年02期 v.36;No.31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理论研究

  • 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构建方法研究

    宋培彦;陈白雪;王星;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的构建方式,促进叙词表的共建和共享。【方法/过程】叙词表是进行知识组织的有效工具。从知识工程的角度,对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的基本特征和构建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叙词表构建的技术模型与演进路径,为叙词表的编制、使用和维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进而,结合知识的多维度描述方法,对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构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和展望。【结果/结论】《汉语主题词表》研究和实践表明,语义网环境下叙词表的共建共享在机制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2018年02期 v.36;No.318 1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共词分析与LDA模型分析在文本主题挖掘中的比较研究

    曲靖野;陈震;胡轶楠;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文本主题挖掘在情报分析领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通过特征比较共词分析和LDA模型分析两种主流文本主题挖掘方法,研究两者的具体特点,为相关人员合理地运用文本主题挖掘方法处理数据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分两种情况对比研究:第一、两者挖掘不同时段同一种类文本数据的主题分布信息和主题演化信息的能力;第二、两者挖掘同一时段不同种类文本数据的提取正确主题的能力。【结果/结论】在不同时段LDA模型分析与共词分析相比挖掘主题分布信息的能力可不断提升,并且其可挖掘出更加细化的主题演化信息;在同一时段LDA模型分析对语义关系模糊逻辑结构粗糙的文本提取正确主题的效果明显优于共词分析。

    2018年02期 v.36;No.318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8K]
  • 基于混合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预测研究

    黄亚驹;陈福集;游丹丹;

    【目的/意义】网民对社会现象及问题表达意见、态度使得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构建模型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预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信息熵理论控制种群初始化,利用遗传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粒子群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实现对BP神经网络权值的优化,构建混合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及对比实验。【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更好的优越性及稳定性。

    2018年02期 v.36;No.31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基于“情景—应对”的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演化博弈分析

    杨志;祁凯;

    【目的/意义】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如何来引导网络舆论也成为管理科学决策的新问题。【过程/方法】基于"情景—应对"模式并结合8﹡12天津港爆炸事故,运用了演化博弈理论方法研究突发网络舆论事件中网络舆论传播者与网络舆论引导者群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根据网络舆论演化的不同阶段建立突发网络舆论事件的"情景—应对"演化博弈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不同参数下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假设数值进行计算仿真分析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舆论引导者即政府要根据网络舆论演化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成本适合的引导方案,同时政府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不能过分规避风险,强调自身投入成本的最小化,如此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8年02期 v.36;No.318 30-3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舆情事件中评论对象的情感分析及其关系网络研究

    梁晓敏;徐健;

    【目的/意义】从舆论对象的情感变化和关系变化展现舆情走向,为舆情监测和分析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方法/过程】文章提出舆论对象分析模型,利用依存句法分析,识别和抽取舆论对象-情感词对,进行情感分析,并对舆论对象的关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识别主要舆论对象及其情感词,直观地展现网民对舆论对象随时间演化的情感表达和关系认知。通过舆论对象情感变化与舆情事件发展的拟合,可为舆情监测、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018年02期 v.36;No.318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大数据生态系统构建机制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

    李北伟;季忠洋;朱婧祎;

    【目的/意义】旨在拓展大数据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为大数据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以经济学、信息生态学及大数据有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大数据及大数据生态系统内涵的深入剖析,提出构建我国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四大机制,并以阿里巴巴大数据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大机制具有合理性。

    2018年02期 v.36;No.31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 组织间信息系统扩散模型研究

    王姣;孙林;王尽晖;张欣;

    【目的/意义】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间需要认清信息系统所处阶段,而信息系统接受模型的适用性相对局限,所以组织间信息系统扩散模型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方法/过程】通过收集国内外信息系统接受模型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发现信息系统接受模型的研究现状,并采用时间序列的方式分析各模型的适用性变化规律。【结果/结论】从组织与个人视角抽取影响因素,在适用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组织间信息系统扩散模型,并对因素间关系进行解释,提高组织间信息系统扩散模型的适用性。

    2018年02期 v.36;No.318 48-5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基于PLSR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影响因素研究

    张和平;陈齐海;

    【目的/意义】为了定量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研究方法的不足,引进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进行研究。【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类期刊为研究样本,构建期刊影响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期刊影响力指数表征期刊影响力,建立单因变量PLSR模型并采用VIP值衡量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复合总被引、五年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是排名前三的重要因素;即年指标和平均引文数不是主要因素;可被引文献量、可被引文献比和被引半衰期的影响作用十分微弱。研究指出,在对期刊影响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应该注重样本特异点的筛选。

    2018年02期 v.36;No.31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

    方长春;李东生;曹晓琳;王双维;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寻找一种科学量化方法,揭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决策因素,以利于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方法/过程】论文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模型,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的信息素养量化分析专家系统。选取多个工科专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采集。运用多层次粗糙集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建议。【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课程体系设计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各高校应从多个层面入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2018年02期 v.36;No.318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业务研究

  • 基于期刊论文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及评价指标关系研究——以竞争情报研究领域为例

    王晓慧;王康;

    【目的/意义】量化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综合评估选取最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为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以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以竞争情报为检索词,统计该领域所有学者,并计算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99位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要论文数、重要论文被引频次、合作率、h指数、g指数、p指数,利用SPSS22.0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学者学术影响力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较多相关性;p指数在众多指标中更具区分度、灵敏度以及适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评价指标。

    2018年02期 v.36;No.318 63-6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核心专利识别的综合价值模型

    亢川博;王伟;穆晓敏;吴方怡;张世玉;

    【目的/意义】弥补现有的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不足,使其更加完善科学。【方法/过程】本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有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优劣,引入了专利的个体价值、网络价值及综合价值的概念,并通过专利指标体系和社会网络方法对其进行测度。研究中提出了"核心专利的综合价值是由专利的个体价值和网络价值的综合体现"的研究理论,并构建了核心专利识别模型。【结果/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核心专利识别模型综合专利指标体系和社会网络方法识别核心专利的优点,是对已有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2018年02期 v.36;No.31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国家基金项目中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主题分析——基于战略坐标图

    唐婷;何晓兰;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家基金项目中知识管理领域类项目做关键词分析,以期梳理出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对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乃至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主要利用BICOMB书目共现软件生成共词矩阵,先转换成相似矩阵,再转换成相异矩阵,再利用SPSS对相异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进行关键词类团的向心度以及密度的计算。【结果/结论】确定了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主题类团,并绘制战略坐标图,通过对战略坐标图主题类团梳理与研究,确定目前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对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2018年02期 v.36;No.318 71-7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 从自然合作指数看中国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趋势

    陈晓清;朱伟伟;

    【目的/意义】探讨目前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其世界上的主要合作伙伴在国际科技合作产出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和趋势。【方法/过程】运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合作指数(CS指数)以及Web of Science论文库作为数据来源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自然指数排名优异的中国五所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国际科技合作提出了建议。

    2018年02期 v.36;No.318 77-8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新闻文本集信息关联及可视化

    安海岗;董晓娟;冯鑫;陆刚;

    【目的/意义】为了直观清晰的再现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状况与演化历程,为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对其网络新闻文本集信息关联及可视化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信息元的概念,对其关联规则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排名前30节点的节点度、特征向量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些信息是天津港爆炸事故公众的关注焦点;随着时间的演变,公众对该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与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

    2018年02期 v.36;No.318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9K]
  • 新浪微博“网红”的微博内容特征及传播效果研究

    魏萌;张博;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红"群体通过生产与传播个性化内容,逐步构建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为探究不同类型"网红"输出内容的特征差异及其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本文利用新浪微博数据,从文本特征和主题类型的角度,对十位"网红"的微博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使用阶层分析和多因子虚拟回归的方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网红"的微博内容在生动性、互动性、知识性和娱乐性的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且对受欢迎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最后,从传播内容和传播者的角度为提升传播效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2018年02期 v.36;No.318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 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贡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张大勇;孙晓晨;

    【目的/意义】研究社交网络用户信息贡献行为,有利于揭示用户线上行为活动规律,并促进社交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方法/过程】分析社交网络信息贡献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和用户线上行为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用户属性、网络信任与用户信息贡献行为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性别、年龄、性格、信息质量、风险安全、声誉地位和感知相似性对用户自我揭露行为和发布、评论与转发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2018年02期 v.36;No.318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基于感知互动性探究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

    王雨心;闵庆飞;宋亚楠;

    【目的/意义】近年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使用率不断下降,意味着平台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的减少,这无疑对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交媒体平台独特的互动性技术特征出发去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互动性为研究切入点,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价值理论,提出用户感知互动性、感知价值和用户生成内容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法与Smart PLS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的感知活动性显著影响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价值感知、自我呈现以及社会认同的满足程度,最终显著促进用户的内容生成行为。

    2018年02期 v.36;No.318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实证研究

    甘春梅;许嘉仪;朱妍婷;

    【目的/意义】探讨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搜集547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感;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与此同时,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向。此外,社交需求对持续使用意向不产生正向作用;而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信息需求与满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2018年02期 v.36;No.318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智慧武汉信息化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李霞;FONG P.S.W.;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随时随地的数据访问,甚至超出人工处理极限,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为数字化城市发展瓶颈提供问题解决与发展框架。【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创新驱动、智慧产业发展水平、智能基础设施支持、智慧城市信息枢纽、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小波神经网络对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进行实证评价,通过实证结果比较分析了智慧武汉与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郑州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结果/结论】揭示智慧武汉信息化发展瓶颈与优势,提出智慧武汉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导。

    2018年02期 v.36;No.318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综合信息计量视角下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邹晓菁;王菲菲;刘家妤;

    【目的/意义】采用综合计量指标进行期刊评价,避免了传统学术指标评价维度单一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系统测量期刊的综合水平。【方法/过程】以期刊学术评价指标为基础,增加期刊网络社媒指标和引文网络指标,构建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三个维度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期刊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结论】通过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关系。基于指标间的路径系数得到期刊传统学术影响力、网络社媒影响力、引文网络影响力的计算模型,借助天际线算法的思路,筛选出三家图书情报领域内的优秀期刊,同时也挖掘出部分具有发展潜能的重要期刊。

    2018年02期 v.36;No.318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博士论坛

  • 基于Agent和K核分解的群体事件微博传播模型

    潘骏;沈惠璋;陈忠;

    【目的/意义】有别于众多现有的针对社会群体事件的定性理论研究,文章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群体事件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特点,并给出了社会群体事件在微博中传播的传播模型。【方法/过程】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为指导思想,以复杂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对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进行基于Agent的建模分析;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识为支撑,提出依据K-Shell index方式来划分Agent群类并设计了相应的交互规则。【结果/结论】实证分析了以K-shell index为依据构建Agent的优点;基于Repast平台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出了由个体用户的意见从无序交互到集中爆发的涌现过程,并以真实群体事件的数据为基础论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工作能帮助人们更科学地理解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演变规律,从而为群体事件的及时预测和有效应对提供理论指导。

    2018年02期 v.36;No.318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面向用户信息需求的移动商务在线评论效用评价研究

    相甍甍;郭顺利;张向先;

    【目的/意义】面向用户信息需求为移动商务平台设计个性化的在线评论效用评价方法,满足用户对商品在线评论的个性化需求,辅助用户进行消费决策。【方法/过程】首先分析利用GA-BP神经网络设计个性化移动商务用户在线评论效用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意义,然后结合移动商务用户在线评论的特点,从评论内容、评论者、评论阅读者、评论时效性4个维度,选取10个影响评论效用的指标,基于GA-BP神经网络设计了效用评价方法。最后采集美团APP美食版块数据,通过与标准BP神经网络实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结论】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移动商务用户在线评论效用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运用GA-BP神经网络稳定性高,能够提升效用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2018年02期 v.36;No.318 132-138+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王婷婷;戚桂杰;张雅琳;梁乙凯;

    【目的/意义】开放式创新社区是企业构建的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共享与创新想法展示平台的在线虚拟社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维持用户能够持续不断地在平台进行知识共享,提交创意。研究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共享行为,有助于帮助企业和开放式创新社区管理用户创新行为,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本文以典型的开放式创新社区——Ideas-Salesforce Success Community为例,对社区中用户持续性发表创意行为数据进行获取整理,通过负二项回归分析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用户自我展示程度、可获得的社会学习机会、企业的认可和有创意分享经验用户的认可对用户持续创意分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一般用户的认可(用户创意收到的评论)对用户的持续创意分享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2018年02期 v.36;No.318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开放式创新视域下国际知识产权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分析

    甘静娴;马蕾;

    【目的/意义】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与前沿对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开放式创新视域下国际知识产权研究的历年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共引分析来绘制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探索创新视域下知识产权研究的知识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视域下的知识产权研究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创新视域下的知识产权研究前沿集中在知识产权制度、技术战略、新经济和技术发展四个主题。

    2018年02期 v.36;No.318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新创企业知识共享模型构建

    葛宝山;崔月慧;

    【目的/意义】知识是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而企业所嵌入的外部社会网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方法/过程】以知识共享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界定了知识内涵并归纳了知识共享与社会网络的特点,并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新创企业知识共享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关系特征对网络内成员间知识共享过程的重要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新创企业需要重视知识共享的作用,以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并强调新创企业需构建并参与到社会网络中,利用外部社会网络关系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与质量,对企业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018年02期 v.36;No.318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国际国内阅读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吴建华;李雪;何秀玲;

    【目的/意义】阅读研究既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课题,也是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阅读研究现状,有利于正确把握阅读研究全局,促进图书情报学阅读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方法/过程】按照国外阅读研究→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阅读研究→国内阅读研究→国内图书情报学阅读研究的思路,运用Cite Space系统深入分析SCIE、SSCI、A&HCI和CNKI收录的近10年阅读研究核心期刊文献。【结果/结论】阅读发展依然是阅读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新信息环境下出现的新阅读现象和阅读行为已成为阅读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图书情报领域的阅读研究显示度日益提高。

    2018年02期 v.36;No.318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综述

  • 国外基于情感角度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进展

    王浩成;汪淑云;车俊铁;

    【目的/意义】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中主要是基于认知观,但是随着心理学中对情感因素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情感因素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甚至发现情感是认知的基础,本研究希望部分填补该空白。【方法/过程】通过综合归纳国外发表的关于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因素的影响的文献,发现情感与认知同等重要甚至超越认知影响信息搜寻行为,总结出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研究,加入情感因子的信息搜寻行为模型,情感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方式,不同的情感因素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以及具体领域的搜寻者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五个方向。【结果/结论】最后对研究不足进行了讨论,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8年02期 v.36;No.318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方法研究进展

    周群;左文革;

    【目的/意义】梳理论文被引频次标准化过程中参照标准的选择和主要方法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为当前的科技评价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和公平保障。【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结果/结论】在对比分析被引端标准化和施引端标准化方法的基础上,指出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源和评价模式也不断拓展,在进行传统引文分析评价方法的同时,还应充分借鉴基于引文内容的论文评价和替代计量学评价方法,进而在更高的信息集成水平上形成更具权威性的意见。

    2018年02期 v.36;No.318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投稿指南

    <正>中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称,省市邮摘要:【目的/意义】问答平台作为获取健康信息的一种新的渠道,用户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提问来获取所需的健康信息,其使用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方法/过程】本文在TAM2和IA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加入感知风险,建立新的模型

    2018年02期 v.36;No.318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