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锋;张瑞琦;段加乐;
【目的/意义】持续知识共享对于信息与知识生成、数据价值创造以及平台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在线持续知识共享意愿(Online Knowledge Sharing Continuance Intention,OKSCI)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问题,进行元分析显得十分必要。【方法/过程】纳入63篇研究文献,选择影响OKSCI的10个前因变量、6个调节变量所对应的167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利他(r=0.545)、情感价值(r=0.531)、社区认同(r=0.517)、期望确认(r=0.513)、互惠规范(r=0.503)、知识自我效能(r=0.485)、人际信任(r=0.483)、社会交互(r=0.446)、声誉提升(r=0.411)以及外在奖励(r=0.309)对OKSCI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性别、年龄、数据收集渠道、研究依托平台、平台使用时长以及测量量表等级会对上述10个变量与OKSCI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创新/局限】厘清了OKSCI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得到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部分研究变量依据测量项相似原则合并而来,无法提供更准确的总体估计结果。
2023年01期 v.41;No.377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 应志为;刘力伟;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对各领域信息检索系统检索模型查准率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现阶段对于传统检索模型的相关研究陷入瓶颈,表现为近若干年被提出的相关模型查准率提升幅度小,无法较好满足当前用户对于精准查询的需求。由此,高查准率检索模型亟待探索。近年来,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新型检索模型构架(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Framework:DSPF)被提出。同时,基于该模型构架的检索模型已被验证相较于传统检索模型具备显著的查准率优势。【方法/过程】据此,本研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构架,引入了经典概率模型F2LOG与F2EXP的词项权重计算方法,提出了模型DSPF-F2LOG与DSPF-F2EXP。为验证其查准率,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基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标准数据集,采用多项查准率指标,将其与多个经典检索模型进行查准率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模型较经典检索模型普遍具备更高查准率,且至少与当前查准率最高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检索模型具备相当的查准率表现。本研究所提出的两个高查准率DSP模型可有效提高当前各领域信息检索系统对于非结构化文本的查准率。【创新/局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高查准率检索模型DSPF-F2LOG与DSPF-F2EXP。
2023年01期 v.41;No.377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 文庭孝;罗梦兰;罗贤春;
【目的/意义】探寻政府惠农信息在自媒体“小世界”中的传播特征,提升其传播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信息保障。【方法/过程】运用Gephi软件形成惠农信息传播关键词聚类分析,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向乡村村民、自由职业者和基层干部发放的问卷进行变量和样本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发现惠农信息在“小世界”中的自惠性、自为性和自助性传播特征,进而从主体行为引导,客体内容建构和平台运行规制等方面对惠农信息传播效能进行优化。【创新/局限】构建了主体行为“同心圆”优化模型,客体“全信息链”优化模型和平台规制“漏斗”优化模型。
2023年01期 v.41;No.377 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彭国超;程晓;
【目的/意义】近年来反转新闻的频发对社会舆情的生成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对反转新闻舆情热度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期为弱化反转新闻舆情焦点提供建议和策略。【方法/过程】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已有文献和对近年来反转新闻案例的分析,本文从“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个方面提出利益诉求、媒体参与度、新闻失范、议题类型、反转强度和反转次数等作为反转新闻舆情热度生成的6个前因条件,并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反转新闻高舆情热度生成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作为“助燃剂”的新闻失范是反转新闻高舆情热度生成的必要条件,媒体参与度作为核心条件对反转新闻的舆情热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议题类型和反转次数并不能单独作为“点火温度”导致高热度舆情的生成,而需两者协同作用;作为“点火温度”的反转强度对舆情热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局限】本研究后续需纳入更多的案例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2023年01期 v.41;No.377 80-8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封伟毅;李师萌;
【目的/意义】知识产权有效运营是实现多主体相互合作的重要保证,对充分发挥创新参与主体作用,实现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标,应用经典扎根方法,确定与知识产权运营相关的初始范畴,并提炼相应主范畴及核心范畴,明确初始范畴中不同要素对相应主范畴的作用机理,探索不同主范畴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构建了以合作基础-协同过程-价值共创实现为主线的机理模型。【结果/结论】知识产权有效运营需要每个参与主体具备良好的基础,主要包括各主体软实力、知识产权特征和外部环境支撑;网络多主体间有效协同需要组织间文化相互融合、创新平台赋能、知识和人才资源适时共享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价值共创实现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和创新网络趋于稳定。【创新/局限】本文从系统观角度构建了基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创新网络价值共创形成机理模型,对模型中主范畴之间关系分析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3年01期 v.41;No.37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仲文明;姚梦妮;
【目的/意义】面对国际社交平台中即时紧张的传播环境及多元繁杂的文化环境,危机治理主体如何发声,如何引导舆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在推特平台中的疫苗话语实践为样本,借助语义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方面级情绪分析等手段,从时间、议题、意义与形式、主体维度,分析世卫组织对发文节点、议程设置、框架建构、发布形式、社会网络等机制的运用情况。【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世卫组织通过把握先机、分众传播、情感劝服、多元形式等话语导控策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未能打造网络空间的多主体联盟,多模态形式运用有待提升。【创新/局限】传播学理论可以为统计数据提供更为精微细致的解读,揭示舆情的深层性及社会性,是一次有益的跨学科尝试。局限性在于研究聚焦传播者的过程行为,全面性不足,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向性。
2023年01期 v.41;No.37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张宝生;杨晓婷;王晓红;
【目的/意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弹幕成为公众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构建短视频平台弹幕情绪预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舆情态势。【方法/过程】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建立Bilibili弹幕视频互动仪式模型,并对驱动互动仪式链形成的用户情绪设计了预警机制。构建了EGM-马尔可夫-Fisher模型,并与EGM(1,1)、EGM-马尔可夫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对比,以实现较为准确的负面情绪风险预警;在预测阈值的基础上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情绪预警分级方案。最后通过爬取Bilibili网站舆情事件数据对预警机制进行检验。【结果/结论】EGM-马尔可夫-Fisher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其在情绪监测预警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改进的分级方法预测可靠,为提升用户情感互动体验和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创新/局限】研究挖掘了短视频平台互动仪式中弹幕与实现情绪预警的关联,构建了预警模型,未来可针对用户主体特征深化情绪传播研究。
2023年01期 v.41;No.377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 杜薇薇;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厘清我国科技报告近60余年来的研究进展,为后续学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程、主题分布与未来议题,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工作实践提供必要参考。【方法/过程】通过系统全面地梳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文献信息增长规律,按照发文趋势将发展历程划分为缓慢起步、波动成长、快速成熟及逐渐回落四个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历史沿革,梳理其研究主题,总结出关于科技报告的研究内容传统而新颖,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主题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结果/结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剖析研究主题揭示其研究特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创新/局限】有些文献比较老旧,研究主题的提炼可能不够全面。研究结论未与其他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尚有一定的主观性。
2023年01期 v.41;No.377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 支凤稳;赵梦凡;马桂雪;
【目的/意义】鉴于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共享风险的相关研究缺乏实证支持,本研究试图揭示公平、信任与CI共享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现有CI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CI共享实践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创造性地把公平、信任、CI共享风险(情报安全风险、关系绩效风险、财务绩效风险)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获取230份来自中小企业的有效样本,并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结果/结论】公平、信任可以显著降低情报安全风险、关系绩效风险和财务绩效风险,但公平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创新/局限】检验了公平、信任与中小企业CI共享风险之间的关系,但不同情境下中小企业的CI共享风险及治理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
2023年01期 v.41;No.377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王旭;李雨晴;
【目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已经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近10年国家层面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政策效力和政策主题的三维分析框架,并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多维度探析。【结果/结论】存在问题:政策工具使用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匮乏;政策效力强的法律在政策总量的占比较低;在政策主题方面,我国政府倾向于信息安全保护管理政策内容,忽略了政府告知义务和个人权利保障方面的需求。优化建议:全面优化政策工具,增加供给型和需求型使用占比;增强政策效力,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促进部门交流合作;扩大政策主题范围,细化告知义务与个人信息权利条款。【创新/局限】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文本数量,并进行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对比分析。
2023年01期 v.41;No.377 126-13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 岳欣;陈烨;杨康佳;王阳;
【目的/意义】探索运动损伤人群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旨在进一步丰富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为健康信息服务提供者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运动损伤人群检视自身健康信息行为,减少由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方法/过程】采用关键事件法,对有过运动损伤经历的人群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构建基于SOR理论的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模型。【结果/结论】人们在发生运动损伤过程中,主要受到情感认知、环境因素以及信息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3种健康信息规避行为模式,分别为健康信息获取规避、健康信息吸收规避和健康信息利用规避。【创新/局限】在样本选取上,还需扩充社会特征更为丰富的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上,可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定性、定量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为模式的因果关系。
2023年01期 v.41;No.377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 楼雯;张灵欣;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能够促进科学交流,学术虚拟社区为此提供了基础平台。本文总结科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的交流模式,为科学数据的高效交流与共享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质性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数据交流过程为脉络,对GitHub中8,521条数据的性质、特征以及交流模式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科学数据分为原始数据材料、分析过程数据、模型理论数据、代码测试数据四类。原始数据材料较易获取、易保存、易被讨论,但难更新;分析过程数据具有易保存、易更新、难被讨论的特点;模型理论数据较易保存和被讨论,但难更新和被认可;代码测试数据是用户最重视的数据集类型;学术虚拟社区中用户的相互交流模式较为简单直接,但整体形成了以科学数据为中心的循环交流模式,提醒科学数据用户和学术虚拟社区都要把握科学数据生产和传播质量。【创新/局限】提出科学数据在学术虚拟社区中是循环流动的交流模式,为提高科学交流水平有重要意义。
2023年01期 v.41;No.377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赵振营;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方法存在的感知误差大、灵敏度低等问题,在意识形态视角下研究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方法。【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对网络舆情态势感知的基本概念、特征及网络舆情态势感知安全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在意识形态视角下,提出了捕获与处理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数据、识别网络舆情态势感知脆弱性以及检测网络舆情态势感知行为事件的感知方法;最后,以网络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方法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结论】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态势感知方法的感知误差低于1,耗时时间低于5s,即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感知精度和灵敏度。【创新/局限】但在特征提取方面,所提出的方法并没有涉及合适的预测特征。因此,在后续研究进程中应充分考虑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方法不同特征,并依据实际开发情况进行全新思考。
2023年01期 v.41;No.377 152-15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赵斌;姜雪;周洋;
【目的/意义】为了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提高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性,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方法。【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架,通过将数字区块链技术和交易区块链技术融入到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由数字区块链技术完成数据信息预处理过程,并利用拜占庭容错机制构建共识模型,保障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稳定性;由交易区块链技术中的盲签名算法提高信用信息的安全性和共享效率,实现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共享。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对所提出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方法进行测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通信开销小、吞吐量高、时延小、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创新/局限】由于本文未结合实际案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今后需进一步深究与探讨。
2023年01期 v.41;No.377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