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凡;王智森;
【目的/意义】从系统化的角度提出广义信息研究的新思路,为即将到来的数字化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使广义信息成为系统化、工程化、可计算的理论。【方法/过程】本文以广义信息中因观测者人而形成的外构信息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像"、"数"、"理"三个方面,对广义信息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广义信息的研究致力于使人们更加和谐地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资源,人作为广义信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构信息空间清晰化后,广义信息理论的逻辑性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2018年01期 v.36;No.317 16-1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严炜炜;赵杨;
【目的/意义】面向具有多元科研主体参与特性的科研协同信息行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防范和解决科研协同信息行为中的多元化跨系统风险。【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科研协同信息行为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流程梳理,确立了科研协同信息行为风险管理体系组成要素和建设阶段。【结果/结论】面向科研协同信息行为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围绕跨系统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科研协同内部控制系统和协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分阶段实施构建。
2018年01期 v.36;No.317 19-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6K] - 董凌峰;
【目的/意义】现实中,网媒、政府和网民共同作用引发的舆情事件几乎涵盖所有舆情主题。为探索网络舆情形成阶段主体研究,将系统动力学与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进行交叉,建立了基于SD的演化博弈模型。【方法/过程】通过系统仿真,分析了网媒、网民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探究已知变量对主体行为的影响显著性,识别影响舆情形成阶段博弈结果的关键变量因素。【结果/结论】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作实例背景,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舆情管控建议。
2018年01期 v.36;No.317 2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0K] - 李婵;徐龙顺;张文德;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在虚拟的电子网络环境中面临诸多风险,如何有效规避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是新时期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必须解决的一大难点。【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复制动态方程探讨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演化博弈均衡。【结果/结论】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人与传播者的策略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系统不会固定收敛于某一个均衡策略集合;其中监管成本、维权成本、支付成本、处罚力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演化方向。
2018年01期 v.36;No.317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李佳;王宏起;李玥;孙亮;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面向区域创新需求日渐复杂和科技资源爆发式增长,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间亟须基于联盟合作积极开放共享科技资源,为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协同服务支持,因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间科技资源共享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对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间科技资源共享分析行为,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博弈均衡策略及平台间科技资源共享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影响因素,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间科技资源互补程度越大、平台配置科技资源水平越高、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能力越强、共享科技资源成本越低,越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选择科技资源共享策略,由此为加快推动跨平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出相关建议。
2018年01期 v.36;No.317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 廖俊峰;陈天歌;陈旭;
【目的/意义】旨在对社交媒体用户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为企业进行社交媒体探索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为用户带来更多生活便利和使用体验的改善。【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赖与媒介需求理论、六度分隔理论与150法则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流失模型,并通过对70名用户的深度访谈和300份问卷加以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各社交媒体间的特征差异是造成用户流动的核心因素,同时以探索性研究思路预测了中国社交媒体发展趋势。
2018年01期 v.36;No.31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王海艳;邵诗迪;邵喜武;杨俊;
【目的/意义】拓展信息生态链应用研究范围,为构建高校信息生态链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方法/过程】基于大学经营理念,借助信息生态学理论,构建高校信息生态链模型,进一步阐述如何建设高校信息生态链。【结果/结论】完善的信息生态链有利于高校信息高效流转,便于高校接受相关公众监督,参与高校管理,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信息生态链建设,协同推进信息人、信息以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建设,以维持高校信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018年01期 v.36;No.31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黄晓斌;张欢庆;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情报学高被引论文的基本情况,揭示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探索其中的一些特点与规律。【方法/过程】选取我国情报学科相关期刊发表被引频次≥100次的论文,统计分析其发表年份、刊登期刊、高频作者和机构、研究主题、参考文献、引证文献、与下载量的关系等数据信息。【结果/结论】展示我国情报学高被引论文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主题的研究热点,指出情报学高被引论文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力,为情报学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启示。
2018年01期 v.36;No.31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 王卫;闫帅;史锐涵;
【目的/意义】基于论文形成的作者合作关系是目前科研合作的主要形式,了解影响合作关系产生的各类因素有助于了解学科科研合作情况、帮助科研人员选择合作者等。【方法/过程】以图情学科核心作者所形成的合作网络为研究对象,借鉴链路预测的相关思想,构造可能影响合作连接产生的网络结构指标和作者自身属性以及作者合作计量指标,基于有监督的二分类算法,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在网络结构影响方面,CN、作者接近中心度的差异两个网络结构指标有较强的影响力,CN指标呈正向影响关系、作者接近中心度之差呈负向影响关系;而在作者属性指标方面,作者合作机构的相似性、作者研究兴趣的匹配度对作者合作关系产生的影响最大且均呈正向关系,而且基于作者属性指标集合的链路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要好于基于网络结构的预测模型。
2018年01期 v.36;No.317 61-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熊回香;李跃艳;
【目的/意义】面对网络时代数据的海量性和无序性,为用户推荐个性化资源有利于增强用户间合作、提高知识的共享速度,对新知识的发现具有深远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具有相同兴趣用户的聚合优于单纯的信息聚合,构建基于社会化标注系统的个性化推荐模型。通过引入社会网络中用户使用标签的频次来选择与用户关联显著的标签,并通过加权派系发现和聚合"小众"凝聚组群和相似标签集,进而为用户推荐优质资源,使其真正契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偏好。【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荐,消除单独聚类带来的粗糙数据集,并通过抓取豆瓣上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018年01期 v.36;No.317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4K] - 张和平;陈齐海;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发展是复杂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建立有效的数理模型对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选用网络舆情事件的百度指数构建发展趋势的时间序列指标,经过几何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处理后建立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最后采用马尔可夫对改进的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结论】选取"罗一笑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中的有效性。
2018年01期 v.36;No.31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曹高辉;梁梦丽;王佳;
【目的/意义】研究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搜寻路径模式,对优化社会化问答平台信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屏幕录像和调查问卷收集被试者在"知乎"完成搜寻任务时的行为数据,对其进行编码并使用Morae Manager、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用户查询重构策略、浏览行为和选择"话题/问题/用户"方式存在差异;部分查询重构行为和浏览行为受搜寻任务类型影响;查询重构策略转移和搜寻路径模式存在规律可循。
2018年01期 v.36;No.317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刘甲学;冯畅;
【目的/意义】从用户评论信息出发,研究了网商信用度影响因素,为网商改善自身服务提供了参考建议,并期望促进电商平台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情感分析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论表明:一级影响因素商品信用是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二级影响因素商品质量是影响网商信用度的决定因素,而后依次是售后服务等10个因素。
2018年01期 v.36;No.317 87-9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陈娟;刘燕平;邓胜利;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2018年01期 v.36;No.317 91-9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刘小平;田晓颖;
【目的/意义】为了解媒体微博信息传播规律与特征,识别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节点与类型,更有效地对信息传播进行监管和引导。【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新浪微博中的部分媒体微博为研究样本,测度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并结合中心度与Leader Rank算法测度媒体微博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媒体微博社会网络整体较为紧密,信息在媒体微博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快,网络节点之间的整体凝聚性强;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着成员的影响力程度;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节点的资源控制能力与话语权相对较大,可以通过改变中心度、聚类系数等手段引导核心节点,控制信息传播态势。
2018年01期 v.36;No.317 96-10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王静茹;陈震;
【目的/意义】目前LDA模型在文本数据挖掘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LDA模型在文本挖掘中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LDA模型文本主题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DA模型的不同类型文本数据主题提取效果对比评价方法,先通过LDA模型对文本数据进行主题挖掘;再通过定量的主题提取效果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本文以期刊论文、网络舆情事件话题、微博文本、调查问卷为文本数据源,实验结果表明LDA模型在处理语义信息明确逻辑关系合理的长文本数据时,主题提取效果较好。这为提高LDA模型的挖掘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8年01期 v.36;No.31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 刘洁璇;
【目的/意义】总结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通过数据治理保证图书馆数据的有效性、可访问性、高质量及安全性,方便读者获取利用,实现知识资源合理布局。【方法/过程】比较超星发现系统、CNKI机构知识管理和协同创新平台OKMS的知识发现基础,综述高校图书馆在MARC标准著录与DC元数据标准控制、知识发现、知识可视化、知识安全控制中实施数据治理的具体做法。【结果/结论】图书馆大数据应用需求的发展以数据治理为依托,开展全球合作以应对网络攻击,与政府数据总体规划战略协同发展,理论研究与多学科领域实务知识相结合是高校图书馆数据治理的发展趋势。
2018年01期 v.36;No.317 108-11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王康;李含伟;
【目的/意义】本文重点考察50家上市公司对舆情事件的干预措施对百度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百度指数和"东方财富"网的"股吧"模块作为数据搜集平台,利用stata固定效应模型将舆情指数的变化与干预方式、干预时机、干预频率合在一起的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越及早、越主动频繁的干预,舆情变化指数越小,也就是舆情所带来的冲击对公司的影响越小。
2018年01期 v.36;No.31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 严承希;王军;李晓杰;
【目的/意义】结合随机游走算法Page Rank、词共现和多样性测度指标提出一种改进的热点主题探测方法C_BI-Page Rank,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热点主题探测的效率和模型质量。【方法/过程】首先对Page Rank算法进行理论回顾,引入词共现和布里渊系数构建C_BI-Page Rank算法模型,然后采用4种不同因素组合的Page Rank算法对Web of Science系统2006-2016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基于波达计数的专家方法进行算法比较与评价,同时也探索其与词频统计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结果/结论】实证表明C_BI-Page Rank不仅在运行效率上收敛快、运行时间少且质量评估优势明显。该方法引入不同文本主题因素,一定程度解决传统词频分析和机器学习的不足,为热点主题探测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01期 v.36;No.31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曾金;陆伟;陈海华;贺国秀;
【目的/意义】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分享的图像、博文及用户标签进行数据挖掘,来判断和预测用户的真实兴趣,从而更好地为用户做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化服务。【方法/过程】在获取微博用户分享的图像、博文及用户标签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图像、博文及用户标签数据来表达用户兴趣特征,基于三类特征使用SVM训练得到分类器进行用户兴趣类别预测,主要比较单模数据和多模数据的分类指标,探讨多模数据在有监督学习下的发多分类问题。【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图像、博文和用户标签合成的多模数据对用户兴趣进行分类识别,F值达到77%,比最好的单模数据提升10%。实验结论证实,多模(图像、博文和标签)数据与单模数据相比,提升了分类效果,同时为多模数据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018年01期 v.36;No.317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逯万辉;谭宗颖;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基于合作网络的学术社区识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社区的识别质量,研究学术社区和学术派系的演变规律。【方法/过程】在现有社区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显性-隐性二元关系的学术社区识别方法,通过对象间的合作关系和研究主题的相似性关系构建二元关系并根据其具体系数分布,将此二元网络切分为强关系、弱关系、中强关系和中弱关系四个子网络,并分别识别其中的学术社区。【结果/结论】通过对比社区发现算法中的模块度判别指标的计算结果,基于该二元关系的学术识别方法在强关系网络中的模块度达0.9922,同时在除弱关系之外的其他子网络中的社区识别结果也优于单一关系的社区识别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社区识别中是有效的,且效果较好。
2018年01期 v.36;No.317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蔡瑶;吴鹏;王佳敏;张晶晶;
【目的/意义】微博中网民的负面情感反映了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不满和诉求,网民的负面情感如何产生、又如何调节,一直是政府应急响应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ACT-R是人类认知能力针对特定行为模型的通用框架,可以完全或几乎完全模拟人与其所处环境的真实交互。本文以ACT-R理论模型为核心,结合突发事件中网民负面情感决策相关知识与信息行为任务目标,研究微博网民负面情感认知决策过程。以"天津爆炸"突发事件为实验案例,对本文提出的决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的反映网民负面情感的产生过程,为政府从认知角度调节网民的负面情感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01期 v.36;No.317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汤淑琴;陈彪;陈娟艺;
【目的/意义】揭示中国转型情境下新企业知识共享与双元机会识别间的关系,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为新企业构建双元型组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构建知识共享对双元机会识别影响的动态模型,并探讨投机导向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最后,通过对309家中国新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在创建和早期成长阶段,知识共享积极影响双元机会识别;在创建阶段,投机导向积极调节知识共享与双元机会识别间的关系;在早期成长阶段,投机导向消极调节知识共享与探索型机会识别间的关系,对利用型机会识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2018年01期 v.36;No.317 141-14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牛奉高;王世昌;张亚宇;
【目的/意义】文献的向量表示方法对文献主题聚合、聚类和分类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二元共现信息的潜在语义向量空间模型(CLSVSM)挖掘了文本信息中词与词之间的潜在语义关系,与文本向量表示的基本模型-向量空间模型(VSM)相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本聚类的精度。【方法/过程】为使CLSVSM能更优的提取文献的潜在语义信息,本文在二元CLSVSM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三元共现信息,以深度挖掘文献的潜在语义,通过研究三元共现矩阵的表示,三元共现频次和相对共现强度的计算方法,最终建立了加权共现潜在语义向量空间模型(加权CLSVSM)。最后我们分别利用中、英文献数据对二元CLSVSM和加权CLSVSM两类模型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新模型对英文文献的聚类效果与二元CLSVSM相当,但对中文文献主题聚类效果明显要优于二元CLSVSM。
2018年01期 v.36;No.317 147-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陈晓威;孙建军;汤志伟;史昱天;
【目的/意义】为推进红色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景区网站建设水平,对我国95个红色旅游网站进行研究,分析网站建设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为链接分析视角下的网站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过程】在链接分析视角下,构建红色旅游网站的反链网络和URL共现网络,通过网络密度、社团发现和比较区域网络来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及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网站的影响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我国红色旅游网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我国红色旅游网站呈现出一定的区域集聚特征,且各区域的红色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差异;(3)我国红色旅游网站的影响力普遍较低。
2018年01期 v.36;No.317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 何建佳;刘举胜;
【目的/意义】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舆论逐渐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分裂化和圈层化的新特点,在新形势下研究舆论的演化对推进舆论发展,构建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借鉴Hegselmann-Krause模型粒子交互的建模思想,考虑了影响舆论演化的个体之间的亲和度这一因素,构建了扩展Hegselmann-Krause模型;在此模型上集中分析了观点坚持度、个体亲和度、意见领袖支持者比例对舆论演化的影响机理。【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较小的初始坚持度、较大的亲和度和亲和度阈值,较大比例的意见领袖支持者都可以有效促进舆论发生演化,促使舆论观点快速收敛,形成一致观点。这一研究结果为舆情管理部门处理重大舆情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
2018年01期 v.36;No.317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