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

专论

  • 中美社交媒体关于DeepSeek的讨论主题识别与对比——基于微博与X的数据

    郭亚军;王会森;李天祥;袁一鸣;齐云飞;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中美社交媒体微博与X平台关于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DeepSeek的议题,可以揭示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讨论主题的差异,为跨文化科技传播策略制定、本土AI产品的全球化适应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方法/过程】以微博和X平台为数据来源,选取关键词“DeepSeek”进行数据采集,采用BERTopic模型进行文本主题识别,并对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已有文献和专家意见进行多维度主题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微博与X平台上关于DeepSeek的讨论主题在技术进展、用户体验、应用场景、政策环境、风险伦理等维度存在差异。【创新/局限】将跨文化视角融入对比分析,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下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差异,也为未来跨文化的科技传播和社交媒体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403 1-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 基于数智教育生态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刘冰;刘禹宏;李响;

    【目的/意义】探讨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的数智赋能模式和培养体系,为培养满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方法/过程】基于科学生态观视角,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创新实践四个维度建构研究生培养数智教育生态。以此为基础,系统剖析教育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因素间作用关系,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生培养数智教育生态的本质是一个有机、复杂、统一的系统。基于数智教育生态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数智赋能,静态模式与动态机制相统一、拓展性与开放性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局限】基于数智教育生态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立足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复杂全域教育模式,立足“数据+智慧”核心培育理念,将数智技术嵌入人才培养过程,将数智知识融入人才培养内容,为数智时代信息资源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40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理论研究

  • 基于文本挖掘的老年群体数字融入影响因素研究

    严林志;周瑛;

    【目的/意义】识别并分析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层级关系,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以评论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识别老年数字融入的重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DEMATEL-ISM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群体数字融入受到个体、技术、社会和政府4个层面,共9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数字技术交互、数字文化氛围、数字技术安全保障、政策措施、数字素养水平是影响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措施是底层因素,具有保障性和导向性作用;心理动机情况处于表层因素,受到所有层次因素的影响。【创新/局限】运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从评论文本中提取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层级关系模型,为老年群体数字融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未来数据源和模型的适用性和稳健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025年03期 v.43;No.403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TOE框架下政府数据开放对数据要素市场化影响的组态效应分析

    李桃;姚玉剑;

    【目的/意义】从组态视角分析政府数据开放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影响机制,旨在拓展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框架,并为政府数据开放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结合TOE框架并引入fsQCA方法,以我国2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辨别充分与必要两类因果条件,探索政府数据开放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因素及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政府数据开放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共有6种,分为全面协调的多要素协同驱动型、高效管理的基础能力驱动型、服务优化与政策协同驱动型、技术支撑的资源优势驱动型4类。【创新/局限】本文从政府数据开放视角出发,揭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背后的多要素协同机制及其复杂性,使用fsQCA方法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研究局限性在于主要聚焦宏观与中观层面,缺乏对微观因素的探讨,且未考虑影响因素的变化轨迹和动态整体视角。

    2025年03期 v.43;No.403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 计算档案学视域下档案文献资源活化的技术路径研究

    金燕;王祎;马骏;毕崇武;

    【目的/意义】档案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档案文献资源活化的技术路径,提升档案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水平,为计算档案学赋能档案文献资源活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思路参考。【方法/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文献资源活化的现实困境,然后在分析计算档案学赋能档案文献资源活化的逻辑基础上,提出档案文献资源活化的三个愿景,并据此设计了技术路径。【结果/结论】该技术路径以计算档案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资源转换、语义描述、需求建模、智慧应用实现档案的活态开发,多元展现文化魅力。【创新/局限】融合计算档案学,有助于活态化传承档案蕴含的文化,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但档案文献资源活化是一项多主体工程,后续还需根据具体实践项目进行多方位优化。

    2025年03期 v.43;No.403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治理框架与实现路径

    刘崇瑞;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是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前提,对于切实推进数据安全保障、发展利用和有序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治理框架与实现路径亟需探究。【方法/过程】通过系统性文献研究和行业领域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的治理框架。【结果/结论】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公共数据分类分级面临统筹好开放共享与安全保护之间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关系、风险防控与价值实现之间关系的内在要求,需从现实基础、实施路径、预期目标三个角度构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框架,未来可通过协同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制、丰富治理手段推进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框架的全面实施。【创新/局限】目前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不充分,实践论据支撑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验证该框架的稳健性。

    2025年03期 v.43;No.403 40-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基于对抗训练和全局指针网络的医疗文本实体关系联合抽取模型

    段宇锋;柏萍;

    【目的/意义】在比较分析现有关系抽取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医疗文本的关系抽取模型。【方法/过程】构建AGP模型实现关系抽取。该模型将医疗文本的嵌入表示输入Transformer编码器进一步提取文本特征,利用全局指针网络解码。为了提高鲁棒性,模型引入了对抗训练。【结果/结论】AGP模型在CMeIE-V1、CMeIE-V2和DiaKG数据集上F1值分别达到0.6190、0.5321和0.5684。实验结果证明AGP模型在医疗文本关系抽取任务上的性能优于基准模型。【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模型未整合大语言模型。

    2025年03期 v.43;No.403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 高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刘俊晓;李爽;

    【目的/意义】本研究可丰富知识产权素养理论研究体系,提供知识产权素养测量工具,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参考国内相关研究与国家有关文件,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使用突变级数法对高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知识产权素养水平较高,但知识产权的运用、服务能力还需提升。性别差异对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的影响并不明显,专业、学历层次和从事科研时间的长短对知识产权素养综合评价值均有影响。【创新/局限】使用熵权-突变级数法对高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产权素养理论研究体系,但还需更加全面、完备地考虑指标选取问题,扩大样本数据量和调查范围,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测评结果。

    2025年03期 v.43;No.403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指标体系学术评价方法质量控制体系建构研究

    俞立平;杜维;欧莹;姜茸;

    【目的/意义】指标体系学术评价方法应用较广,其质量控制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元评价理论建立了指标体系学术评价质量控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与技术、宏观环境与监管、利益相关者、评价过程等角度分析了评价质量问题的产生机制,并建立指标体系学术评价质量控制体系框架,提出了保障学术评价质量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指标体系学术评价质量问题的控制点是多元的;指标体系学术评价质量的外部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元评价理论与基础研究是保障评价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政府、评价机构是指标体系学术评价的质量保障单位。【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选题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但由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众多,对于个性化的评价方法质量控制问题有待逐步进行研究。

    2025年03期 v.43;No.403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业务研究

  • 基于相对比例原理的脸书替代计量指标标准化研究

    余厚强;蔡伊南;石若琪;

    【目的/意义】脸书是国际上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基于脸书提及构建的替代计量指标可测度科学交流,但是会受到学科差异的影响。对脸书替代计量指标进行标准化有助于消除学科差异的影响。【方法/过程】基于相对比例的指标标准化思想,首次构建了标准化脸书替代计量指标FPP/FFSm和MNFS,并基于Web of Science和Altmetric的大规模数据,测度了论文、期刊和国家层面的脸书关注度表现。【结果/结论】通过公平性测试,验证了两种指标均有效地消除了学科差异。研究发现FPP/FFSm(p)和MNFS(p)最高的前10篇论文都属于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的论文,最受脸书关注的来源期刊是《Theory Culture&Society》,而最受脸书关注的来源国家是波兰。【创新/局限】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脸书替代计量指标在评价中的合理应用,未来将针对指标存在的数据偏态、数据稀疏性等问题开展研究。

    2025年03期 v.43;No.403 77-8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语义双通道特征提取下图书馆多载体信息推荐研究

    汤松梅;

    【目的/意义】图书馆信息载体多样,数据结构、元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存在差异且资源情景相似,传统以结构化数据存储信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语义表达单一,仅关注内容特征,只能单通道提取语义特征,无法适应用户搜索习惯,导致图书信息推荐匹配度低、用户满意度不高,所以需要新的推荐方法。【方法/过程】提出语义双通道特征提取下的图书馆多载体信息推荐方法。一是采用语义双通道特征提取策略,提取图书馆多载体信息内容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卷积神经网络形成ATTCNN模型,在卷积层捕捉局部特征后,利用注意力层通过学习权重分布,选择性地关注输入数据中与信息推荐任务最相关的部分,提取信息内容特征。通过引入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进而在该空间中执行聚类操作,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分布规律,以提取用户需求特征。二是采用Apriori算法获取两者的匹配关系,依据强关联性筛选出契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实现智能推荐。【结果/结论】实验表明,用ATTCNN模型和核聚类算法分别提取特征时,F1始终高于0.9,推荐信息匹配度高于92%,用户满意度高于89%,证明该方法可精准推荐信息,提高用户满意度。【创新/局限】创新点在于采用语义双通道特征提取策略,结合多种算法实现精准推荐。

    2025年03期 v.43;No.403 85-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基于机器学习的汉语儿童阅读材料可读性评估方法研究

    杨智渤;

    【目的/意义】文本可读性是衡量阅读材料难度的重要指标,发展汉语文本可读性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儿童阅读材料进行评估,可以为不同阅读水平的读者筛选出难度适宜的读物,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方法/过程】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测试样本,基于4种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分类器、K-最近邻)、5种集成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分类器、极度随机树、AdaBoost、Bagging和XGBoost)和1种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构建了10个文本可读性分类器,并对其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基于集成学习策略的随机森林、Bagging和XGBoost分类器较其他分类器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性,其交叉验证的最大准确率和F1值均超过了0.75。特别是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构建的文本可读性分类器在小学语文教材可读性预测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交叉验证的最大准确率和F1值都超过了0.76。【创新/局限】本研究为汉语儿童读物的难度评估和材料筛选提供了有效工具,未来拟采集更多的汉语文本数据,结合更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提高汉语文本可读性分类器的准确度和适用范围。

    2025年03期 v.43;No.403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效应研究:融合政策工具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彭丽徽;顾般若;洪闯;

    【目的/意义】探析政策工具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的时序效应,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与全面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收集整理各项时序指标数据并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2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政策文本,以政策工具词频为解释变量、均衡性指数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受到3类政策工具的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的推动力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需求型政策工具能在短期内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而供给型政策工具可以在长期内提升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但在发展中期存在负向影响。【创新/局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衡性发展的影响机理,未来拟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提高指标选取的准确性。

    2025年03期 v.43;No.403 99-10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 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对企业能耗强度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

    苗宏慧;全情爽;杨铭;

    【目的/意义】数字治理作为现代政府治理转型的重要方式,对于有效控制企业能耗强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解构数字政府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治理能力模型,提出数字治理影响能耗强度等理论假设,并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实证方法探究数字治理对企业能耗强度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数字治理水平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能耗强度,数字治理能力主要通过增强环境规制水平、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来降低企业的能耗强度,并且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在数字治理与能耗强度之间起调节作用;数字治理能力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强的节能作用。【创新/局限】针对数字治理能力的节能减排作用和作用路径进行分析和识别,未来将对数字治理能力在增加环境绩效方面的作用进行更细致全面的划分和研究。

    2025年03期 v.43;No.403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 基于KANO模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刘健;敖雪;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人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数字服务创新和数字人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量化依据和基础要件。【方法/过程】本文采用专家视角层次分析法和用户视角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维交叉验证,利用KANO模型开展实证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结果/结论】构建了四个维度1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研究表明数字资源内容质量、资源获取渠道的便捷性以及数据安全保障是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量的重点。【创新/局限】融合数字人文视角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多方法交叉验证确保分析数据科学性,但样本采集覆盖范围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丰富。

    2025年03期 v.43;No.403 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数据共享视域下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生成逻辑与对策探析

    马文璇;温馨;徐剑;

    【目的/意义】基于数据共享视域,判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要素间层级关系,探析体系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生成逻辑和对策,为管理部门推动实现体系信息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数据共享视域,依托德尔菲法,对体系构成要素进行二元关系分析并计算邻接矩阵,之后进行作用关系分析并计算可达矩阵,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确定层级关系。【结果/结论】数据共享视域下,构成要素“应急预案数据”“创新发展数据”“信息共享数据”属于辅助表面层;“处置善后数据”属于连接过渡层;“政策监管数据”属于重要引导层;“指挥布局数据”“整合协调数据”属于核心深入层。【创新/局限】基于数据共享视域,创新探析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生成逻辑和对策,构建解释结构模型,使信息化研究进程更具理论性和客观性,但伴随案例更新,要素确定和层级划分将随之更新,数据共享理念的未来革新亦会给体系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生成逻辑和对策探析提出挑战。

    2025年03期 v.43;No.403 128-134+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博士论坛

  • 乡村振兴智慧审计体系的知识流转机制研究

    齐永金;邱长波;齐高明;

    【目的/意义】相比传统智慧审计,乡村振兴智慧审计在实时数据应用与跨部门联动上具有特殊需求,为应对乡村振兴审计的复杂性,智慧审计需构建高效的知识流转机制,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方法/过程】本文以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新四大环节为核心,结合乡村振兴审计的场景特征,设计出适配乡村振兴智慧审计需求的知识流转机制框架,并通过实际案例印证其合理性。【结果/结论】该机制通过人才培养型审计场景、共享型审计场景、数字应用型审计场景与研究型审计场景的闭环流程,确保智慧审计体系能够动态响应政策调整需求,同时推动审计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创新/局限】本文在理论上提出了面向乡村振兴智慧审计的知识流转机制框架,为智慧审计理论的农村场景化拓展提供了新视角;在实践中,该框架为提升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的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由于基层信息化基础与数据标准化程度的制约,该机制的推广与实施仍需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优化。

    2025年03期 v.43;No.403 135-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数据要素视角下的科学数据非正式引用识别研究

    刘禹彤;刘茹;杨波;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多以非正式引用的形式隐藏于学术论文之中。从学术论文中自动识别数据引用信息从而提取数据要素,为科学数据要素的组织提供了新思路。【方法/过程】为提高正例文本占比进而提升数据引用句的识别效果,基于生物信息学领域论文全文数据,采用篇章结构识别和数据增强、随机欠采样、特征词筛选3种不平衡语料采样方法构建语料集,再分别结合5种文本分类模型构建数据引用识别流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从学术论文中识别数据引用句是细化数据要素组织的有效环节;篇章结构识别和不平衡语料采样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引用句的识别性能;较之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BERT类深度学习模型在数据引用文本分类中性能更优。【创新/局限】从学术论文中识别非正式数据引用句为数据要素组织带来新的视角,是收集高价值数据要素的高效方法。然而,由于论文中数据引用不规范且数量稀疏,分类精确率仍有提升空间。

    2025年03期 v.43;No.403 146-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 心理账户视角下在线健康社区用户隐私保护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沈雨田;陆泉;

    【目的/意义】针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隐私保护与隐私悖论问题的复杂性,考虑用户认知偏差下的有限理性约束,探讨用户与平台间隐私保护行为的动态演化机制,为有效解决隐私保护困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心理账户理论,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与平台间的隐私保护演化博弈模型,从风险感知、损失规避、参考点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双方策略选择动机与行为逻辑。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成本参考点、风险偏好系数、损失规避系数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选择“披露隐私”与平台选择“保护隐私”的策略组合可实现系统的最优稳定状态,但实际演化受风险感知敏感度、损失规避等因素共同影响。通过调控用户心理,针对性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强化技术能力与运营管理服务,完善监管机制和隐私保护奖惩机制可有效缓解当前隐私保护中的博弈冲突。【创新/局限】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同时,将在线健康社区隐私保护行为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决策过程,构建了考虑用户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为理解用户隐私保护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可考虑进一步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在特定情境中的隐私保护行为进行探究。

    2025年03期 v.43;No.403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 价值共创视域下中国传统戏曲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左戎;邓三鸿;胡畔;翟姗姗;

    【目的/意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现代语义组织实现对于海量异构中国传统戏曲主题数字资源的组织,有利于实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释放。【方法/过程】本研究在梳理价值共创理论在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围绕16项具体中国传统戏曲全面搜集了包括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在内多类型主体提供的公开数字资源,按照七步法知识建模流程提出中国传统戏曲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方案,同时利用Protégé和Neo4j工具进行了图谱模式层的具体应用展示。【结果/结论】本研究以充分释放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价值为导向,在人工梳理了120篇主题文献和40项主题网站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囊括11项实体类、24项实体子类及7种主要关系类型的模式层设计方案和应用策略,以期从资源组织的角度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持。【创新/局限】本研究在价值共创视域下面向中国传统戏曲信息组织场景提出领域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方案,但在具体实践的细节层面仍有可以完善的空间,后续将会进一步考虑引入大语言模型等方式提升图谱构建的效率。

    2025年03期 v.43;No.403 165-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 基于可解释性理论的数据故事化解释效果评价研究

    靳庆文;

    【目的/意义】探索基于可解释性理论的数据故事化解释效果评价方法对于拓展可解释性方法、推动故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述评可解释性理论、数据故事化的解释作用及解释效果评价等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结合可解释性结果的数据故事化解释模型及公式化表达和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的半定量分析与基于指标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所提出的评价方案进行验证,明确了数据故事化在增强结果可解释性中的作用。【结果/结论】将可解释性结果以数据故事的形式呈现,能显著提高用户的理解效果和接受度。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可解释性理论和数据故事化领域的研究,也为实践中评价模型解释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方案。【创新/局限】数据故事化的解释效果评价为衡量可解释性、可理解性等指标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案,但对于评价模型的改进与优化策略有待深入研究。

    2025年03期 v.43;No.403 17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综述

  •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研究进展:系统性文献综述

    朱子阳;刘天畅;申适风;吴晔雨;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已经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尽管学术界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模式、实际效率、公平性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经验,但对于基本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这一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在内容与范式等方面存在趋同倾向。【方法/过程】本文在传统通用维度的基础上,针对研究问题创造性构建了包含研究对象与研究区位两个分维度的专有维度,进而构建起多维度的综合分析框架,借助文本编码、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特征与不足进行系统性总结。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主题相关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关键词共现与时间聚类等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性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给出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仍属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的文献并不充实。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仅采用单一视角进行浅层探讨,在影响养老金系统收支平衡的各类因素,以及预测未来收支缺口时所应选取的量化方法上,并未达成研究共识,该领域研究的全面性与深入性均有显著提升空间。【创新/局限】后续研究可在本文构建的多维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元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细节进一步挖掘,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营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3期 v.43;No.403 18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